下活長三角協同創新一盤棋

必須把長三角一體化放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定位思考,放到引領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中統籌謀劃,不斷增強內生髮展動力,取得更大突破。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強調要始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着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任務。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優化改革開放空間佈局、積極打造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一體化”和“高質量”是一體兩面,既相互依存,又互促互進。新時代新徵程,必須把長三角一體化放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定位思考,放到引領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中統籌謀劃,不斷增強內生髮展動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着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長三角地區以全國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全國17%的人口,創造了約24%的經濟總量,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和重要動力源。這一地區擁有我國領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豐富的科技資源和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擁有45個先進製造業集羣中的18個,147所“雙一流”高校中的36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4倍。要充分發揮創新“第一動力”作用,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帶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進而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表率。要將科技創新深深根植在產業發展的“沃土”之中,充分利用科技創新爲現代化產業體系蓄勢賦能,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在更大區域範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等深度融合發展。

增強一體化意識,堅持一盤棋思想,長三角地區還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在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實現更大突破,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合,推動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上海市要更好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應各揚所長,三省一市加快完善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打破行政壁壘和政策藩籬,攜手提高政策協同性,通過深化合作相互賦能,不斷形成一體化發展的有效模式,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使長三角地區真正成爲區域發展共同體。深入推進改革試點和制度創新,加快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發揮好一體化“試驗田”和高質量“育苗圃”的作用,加快推進“盆景”變“風景”。不斷深化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等相關領域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在優勢互補中把各地優勢變爲長三角地區的整體優勢,在共鍛長板中不斷提升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效能。

長三角擁有通江達海、聯南接北、輻射中西部的區位優勢,可以通過高水平協同開放增強對全國的帶動作用,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應不斷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積極引領制度型開放,探索形成更多可推廣可複製的高水平開放經驗,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深度融合,推動長三角優勢產能、優質裝備、適用技術和標準高質量“走出去”,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服務貿易,促進外貿外資擴增量、穩存量、增質量,不斷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先行探路,提供示範。

未來,要進一步發揮長三角地區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盯住關係國家和區域安全的科技、產業、金融等領域和重大基礎設施,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同時,充分發揮我國區域空間迴旋餘地大的優勢,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產業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梯次向中西部地區拓展,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作者:賈若祥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