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預警昏倒…腦動脈瘤破裂 醫:20%的人到院前就死亡

患者平時偶爾有間歇性頭痛,但每位病患狀況皆不同,大部分爲無預警情況下昏倒而緊急送醫。(示意圖/pixabay)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

一位40多歲的女性在無外力的情況下於家中突然昏倒,丈夫緊急將她送至醫院救治。醫師發現婦人出現意識不清、身體半邊無力等狀況,初步懷疑爲出血性腦中風,由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證實爲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經過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郭岱宗以開顱顯微神經手術治療,婦人終於脫離險境

▲腦動脈瘤未破裂前病患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一但破裂就易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約有五分之一的病患尚未到院就會離世。(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腦動脈瘤是動脈管壁長期受到不平均的血流壓力,而在管壁突起的小囊泡,囊泡包覆的血液越大顆,代表血管壁越薄也越容易破裂。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郭岱宗表示,腦動脈瘤未破裂前病患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一但破裂就易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約有五分之一的病患尚未到院就會離世,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甚至高達五成,唯一預防方式就是進行高階健康檢查,以MRI(核磁共振)確認腦部是否有血管瘤現象

▲郭岱宗醫師認爲應以血管瘤的位置與形狀做爲是否開刀的依據。

腦動脈瘤又被稱爲「顱內不定時炸彈」,好發於30至60歲女性,當中危險因子又以高血壓、抽菸爲主。醫師郭岱宗進一步解釋,除非病患曾遭受到外力撞擊,不然自發性腦出血患者部分爲先天性血管壁缺損,易在腦中形成血管壁囊泡;另外,家族遺傳高血壓與多囊性腎臟病患,也容易因爲血壓升高、基因影響導致腦動脈瘤的產生。

對於動脈瘤的處置,郭岱宗醫師認爲應以血管瘤的位置與形狀做爲是否開刀的依據,若以上述40多歲女性患者爲例,雖然血管瘤爲0.35公分,但因呈現不規則狀,加上位置爲連結左右大腦的前交通動脈上,如果不進行手術,未來再次破裂進而影響生命變數非常大。

臨牀上腦動脈瘤手術分爲「開顱顯微神經手術」,打開頭蓋骨將動脈瘤夾夾緊血管瘤,防止血液繼續流入擴大;「線圈栓篩手術」則是從病患鼠蹊部放入導管彈簧線圈送入腦中血管瘤內,堵住血液不在流入囊泡內而發生破裂現象。醫師郭岱宗說明不論患者選擇哪一種手術,腦動脈瘤發生黃金救治時間爲第一次破裂時算起的72小時,延遲可能因爲腦部血壓不穩定,造成再次破裂的危險。

醫生呼籲,雖然有些因腦動脈瘤破裂送醫的患者,經過問診時會發現平時偶爾有間歇性頭痛,但每位病患狀況皆不同,大部分爲無預警情況下昏倒而緊急送醫。建議病患應該要有健康檢查觀念,隨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免費圖庫pixabay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就算爬到樹上!妳還是很美

►影/肉食系OL搭小黃要求坐副駕 「太主動」運匠凍未條...結局超逆轉►睡到大哥女人軟柿男叫外賣 「一口沒吃」就被海削12萬►1個月偷3萬元「金莎」 傻眼!到案時胖一大圈:3000顆已全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