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順序該先吃肉再吃菜配飯?養生保健教授這麼說

用餐順序該先吃肉再吃菜配飯?養生保健教授這麼說。(示意圖/Shutterstock)

讀者李先生在2021-2-2用臉書簡訊詢問:林教授您好,我很喜歡您的網站,您以相關研究成果進行闢謠,加深我對營養學的興趣。想跟您請教一個問題,我周圍有些人強調說,如果想減肥,第一口一定要吃肉;另有些人說,第一口一定要吃菜。而且各自都有其主張。就是沒有人說第一口要先吃飯,他們都說第一口吃飯對身體不好。

結果當我開始實行均衡飲食及飲食控制時,我就故意第一口先吃飯,一段時間後,我的體重體脂都降下了。反而我那些沒有飲食控制,堅守第一口吃肉或吃菜的朋友,他們的體重跟體脂沒有改變(有些還上升)。

結果當我說,其實第一口吃什麼沒差,重點在均衡飲食跟飲食控制時,他們就都很認真地告訴我第一口先吃什麼才重要(尤其是強調第一口先吃肉的,說可以啓動身體裡面的有的沒的功能…太專業我忘了。)我是很傻眼。當然,我也不是專家,我認爲也有可能他們真的是對的。所以想請問教授,對於用餐時的進食順序上有沒有什麼較專業的看法或研究成果呢?

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大營養素》(macronutrients)可以分成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大類。大多數人也應當都知道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豆類,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米飯麪點,而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肥肉食用油。不過,大多數人應該不知道這三種營養素在用餐時會有先後順序的要求。

臺灣人來說,大多數人是一口飯配一點肉或菜,而在吞嚥後,再重複這飯菜混合的過程。也就是說,大多數臺灣人並沒有需要選擇先吃肉再吃飯,還是先吃飯再吃肉的問題。

可是,美國人就不太一樣。一般來說他們是先吃沙拉麪包,然後再吃肉。所以,很明顯地,美國人通常是先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蛋白質。那,不管是臺灣人,或是美國人,傳統飲食習慣真的是對健康不好嗎?

有關用餐時食物的先後順序對健康的影響,目前的研究是非常有限,而且幾乎全都是針對血糖的控制而做的。例如下面這兩篇最新的研究論文

2020年:Food order and glucose excursion in Indian adults with normal and overweight/obese Body Mass Index: A randomised crossover pilot trial(體重指數正常和超重/肥胖的印度成年人的食物順序和葡萄糖偏離:一項隨機交叉試驗

2019年:The impact of food order on postprandial glycaemic excursions in prediabetes(食物順序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後血糖偏離的影響)

這兩篇論文的結論都是說把碳水化合物留在最後才吃,是比較能緩和餐後血糖的上升。還有一篇2019年發表的綜述論文也是很好的參考資料。請看Impact of Nutrient Type and Sequence on Glucose Tolerance: Physiological Insight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營養類型和順序對葡萄糖耐量的影響:生理學見解和治療意義)。

它的結論是:「實驗證據表明,餐前食用蛋白質和脂肪,可以在整個葡萄糖耐量譜圖中,顯著降低餐後血糖。引起這種作用的機制,包括胃排空的延遲,以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釋放的增強,和肝胰島素清除率的降低,從而分別導致較慢的葡萄糖吸收和高胰島素血癥。」

對糖尿病患而言,把米飯、麪點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留在最後才吃,是一個控制餐後血糖的好辦法。(示意圖/Shutterstock)

「從臨牀角度來看,營養素預負荷降血糖作用在強度上可與目前的降血糖藥相媲美,而在二型糖尿病患的效果,比在糖尿病前或非糖尿病患者更大,並且似乎可以長期維持。更了不起的是,用餐時把碳水化合物留在最後吃,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

從上面這個結論就可看出,對糖尿病患而言,把米飯、麪點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留在最後才吃,是一個控制餐後血糖的好辦法。所以,如果是吃西餐,那就先吃沙拉和肉,最後才吃麪包,而如果是吃中餐,那就先吃青菜和肉,最後才吃炒飯或炒麪(不太可能最後才吃白飯)。

但是,請注意,上面的建議都只是針對糖尿病患,或是糖尿病前期的人。也就是說,對於血糖正常的人,目前並沒有建議要用這種方法來控制血糖。

至於讀者李先生所關心的《先吃飯對體重和體脂的影響》,我並沒有看到相關的研究,所以也就無法客觀評論。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我是絕對不會改變我的飲食習慣。我還是會繼續吃飯配肉和菜,而不會去管什麼先後順序。畢竟,這樣的飲食習慣60多年來並沒有害我得三高,變胖,或造成什麼其他問題。(編輯樑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