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外交」從孤立走向破冰 李登輝被稱來自臺灣的總統
前總統李登輝逝世,享耆壽98歲。他是中華民國首位公民直選並以臺灣本省人出身的國家元首,更被視爲是落實臺灣全面民主化的重要領袖之一。在1988年到2000年擔任總統期間,李登輝積極主動拓展我國外交,主倡「務實外交」,因而讓我國多年來的外交孤立窘境有了新的突破與發展。
▲李登輝過去擔任總統時,積極發展外交,讓我國從孤立逐漸走出。(圖/ETtoday資料照)
李登輝自1988年擔任總統時期,一改過去40年先總統蔣中正及蔣經國時期「漢賊不兩立」外交政策,首倡「務實外交」,同時與多個國家建立、恢復邦交。不過,務實外交相較於過去蔣經國時代的彈性外交,後者仍然將中華民國爲唯一正統中國作爲底線,而前者則較爲寬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出席的場合採取默認,不再堅持中華民國代表唯一的中國。
在當時,「務實外交」成爲臺灣外交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後,多年來臺灣耗用大量資源於拓展國際空間上,國際處境也有所進步,過去任何與中共建交的國家,要想與我國建交,我國必要求該國先與中共斷交,再談與我國建交事宜,但李登輝改變了原有的外交方式,他力推任何國家要想與我國建交,我國都與之建交,至於該國與中共的關係如何,則在所不問。
雖然,我國邦交國始終難以突破30國,但李登輝抱持着積極主動的態度,在外交上顯得活力十足,當時,他曾以總統身份成功出訪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等無邦交國和南非、巴拿馬等許多邦交國,加強與日本關係,推動「南向政策」增進與東南亞鄰邦友誼,促進中華民國外交空間。
李登輝於1988年接任總統後不久即親自訪問新加坡,當時還被被稱呼爲「從臺灣來的總統」。中華民國政府也以「臺澎金馬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以中華臺北之名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而針對臺海兩岸外交,中共對於李登輝的務實外交產生疑慮,不明白「務實外交」與「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等外交政策的差異何在,因此在初期時,曾對務實外交大肆抨擊,並且說這是「不戴帽子的臺獨」。李登輝當時曾表明,我國大陸政策最終目標是在自由、民主、均富的原則下完成中國統一,才因此消除中共的疑慮。
自從李登輝力推務實外交以來,主要有4個具體成就,其中包括:
改變過去難以突破的外交孤立問題,也使兩岸關係能以良性發展,如此一來,也讓兩岸對抗的局面在國際上得以降溫、改善。
二、以中華臺北之名加入亞太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
當時,兩岸同時加入此會議,因而提高我國國際地位,也樹立先例,同時,此例也深受國際社會矚目,扭轉我國外交孤立的印象。
三、改善中日關係
中日雙方同意將我「亞東關係協會駐日代表處」正式更名爲「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並且在「一箇中國」原則下,不牽涉政治的經濟文化交流,大力推動。
四、改變我國與中非共和國的關係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中共建立外交,影響到法語非洲國家同我國的外交關係,中非即於同年與我國斷絕邦交,而與中共建交。雖在1966年1月1日卜加薩政變上臺後,與我國恢復邦交,但10年後又再度與我國斷交,與中共復交。在這樣反反覆覆的關係中,李登輝曾在中非共和國總統柯林巴來華訪問時,就當前國際局勢及兩國共同關切事項交換意見,加強雙方友好合作關係。 最後也成功與中非共和國恢復邦交,然而,中非共和國也成了法語非洲國家中第一個與我國恢復邦交者,讓我國與法語非洲國家恢復外交關係開啓了先端。
李登輝:●1923年1月15日出生●臺北市(院轄市)第4任市長(1978年6月9日-1981年12月5日)●臺灣省第11任省主席(1981年12月5日-1984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7任副總統(1984年5月20日-1988年1月13日)●國民黨第2任黨主席(1988年7月27日-2000年3月24日)●中華民國第7(繼任)、8、9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200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