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之死與陸外交鷹鴿之爭

已故中國資深外交吳建民。(圖/中新社

中國資深外交官吳建民本月18日車禍過世,享年77歲。他的亡故也再次挑起中國外交路線鷹鴿之爭

生前,吳建民溫和、理性的外交論述,遭到大陸新聞、外交、軍事名嘴的批評,更有毛左在他死後,形容其爲「漢奸」。

紐約時報》27日說,吳建民之死挑起中國外交鷹鴿之爭。顯然,西方媒體對他保有良好印象。紐時稱,「1959年,作爲一名抱負遠大的外交官,吳建民開始了在中國外交部的工作,直到後來成爲駐巴黎日內瓦大使,他一直代表着中國外交的最佳典範:堅定而又通情達理,親切但不虛情假意。」

退休後,他警告說,習近平主席上臺後愈演愈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應該受到控制。亞特蘭大的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擔任中國研究主任的劉亞偉說,吳建民是一位無懼懦夫指責的外交官,因爲他倡導的是和平

吳建民批抨《環球時報》,他說該報的社論敦促解放軍表現出更多的骨氣、在北京鄰國捲入領土爭端南海採取更多行動,這是執迷不悟的做法。

他說,該報總編胡錫進,「把這個世界講得一塌糊塗」,不理解世界的運行方式。胡錫進反脣相譏,說吳建民是個鴿派外交官,不知道怎樣做纔對中國有利。

大陸名嘴空軍大校戴旭稱,吳建民「無知且傲慢無禮,心胸狹隘」。戴旭在國防大學任教,還批評吳建民「對外像哈趴狗一樣」,對待中國人就「如狼狗一般」。

吳建民在外交部逐步晉升,多次擔任大使,後來成爲外交學院院長,於2008年退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殷弘表示,「他有道德上的勇氣站出來說話。」

BBC報導羅援少將認爲軍人都應該是「鷹派」,吳建民指羅援宣揚戰爭論「犯了時代性錯誤」,「誰高舉戰爭的旗幟,誰就會碰得頭破血流」。

今年吳建民在博鰲論壇上講到南海局勢時認爲南海緊張局勢被誇大,主張「要沉住氣全面看、有信心」。他再次強調處理南海問題要堅持鄧小平80年代提出的「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

吳建民死後,羅援少將在社交媒體發言說,「驚聞吳建民大使不幸車禍辭世,深切哀悼!祝一路走好!」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在社交媒體對吳建民去世的消息表示震驚。胡錫進說「吳大使與我有過論爭,然而我相信,多元觀點並存是中國社會最寶貴的正元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