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勸你一定要學好數學
學好數學,有什麼用?
加減乘除當然是有用的,可是那些方程組,代數式有什麼用呢?
因爲沒有好好回答,很多本來對數學有天賦的孩子,因爲體會不到數學的本質,也看不到數理之美,也就慢慢與數學有了距離,最後與數學分道揚鑣。
數學不是工具,它是目的本身,數學也不是來“用”的,它有無與倫比的美。
01 學數學有什麼用?
別的作業還好,每一次做數學作業,你就不安分,想着尿尿、拉屎、喝水、肚子各種不舒服、腿又讓蚊子咬了、指甲長了又忍不住摳,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多吼兩下。
好不容易平息心情,有點時間,可以拿個板凳,坐在你旁邊給你輔導下作業,講解下這種題的解法,看到你那神遊的眼神,多動症的身軀,做父親的總不斷在心裡安撫着自己,忍着,忍着。
但看到你閉着眼,晃動着腦袋,手摳着鼻子,像個道士那樣點頭時,我真是一刻也不能忍,直接衝着你媽喊:“他媽,找個衣架給我!”
你一聽衣架,腦袋即刻清醒:“爸爸,我知道怎麼做了?”不到兩分鐘,又開始玩橡皮,嘴裡囁嚅着:“我爲什麼要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
這戰火也不知是怎麼消停的,夜已深,你睡了,我卻不能寐。孩子,爸爸實在不是有心要打你,你也的確問了個好問題,氣得有理,學數學,有什麼用呢?這個問題,2500年前就有學生問過畢達哥拉斯,當時把畢大神氣得不行,叫喊着用金錢將這個學生砸出去,再也別進他這個數學家的房門。
02 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
首先我想讓你明白,人生並不是拿來用的。這個道理,我用了半輩子才弄明白。
或許,你一碰作業,看到亂七八糟的數字,就煩,會想:“這有什麼用呢?”
背了個公式C=2πr,想:“這有什麼用?”
解了組一元二次方程,想:“這有什麼用?”
在這裡,我想告訴你,世上,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一定是要有用的。這個社會,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還是大人的生存,都給我們注入了一種固若金湯的、功利的實用主義思想,讓你不由自主地會去發問“有什麼用?”這樣的問題,而這不單單是你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
雖然爸爸很難擺脫這種功利主義思維,但使用“金錢至上”的唯一標準來衡量一切的社會價值是有問題的,我想你應該不會像爸爸這樣中毒太深,你可以改變這種思維。
每天,走在街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攫取利益的足印,疲憊的眼,焦灼的臉,在這個功用思想甚囂塵上的世界,追逐着富有物質催生的感官刺激,內心深處卻麻木空虛,缺乏幸福感,直到最後死去,終生不知道生存到底是爲了什麼。
人生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但這些纔是與你一身相守的東西,是你生命重要的存在,會在灰黯時刻拯救自己。很多人認爲這些東西“沒有用”,但其實它們纔是人生的珍寶,才經得起反覆的追求。人生,並不完全是拿來用的。
蘋果成熟了爲什麼會落到地上,而不是向天上飛?
如果有人思考這樣的問題,一般人都會嗤笑,這個人是個傻子,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想它有什麼用?
而真的沒用嗎?
萬有引力直接就撬開了19世紀經典力學的大門,普羅大衆卻只有在這一定理載入史冊時,才瞠目結舌,對此讚不絕口,傳爲佳話。
同樣,現在,在你的眼裡,很多看起來沒有用的東西,被你拿着鉛筆在作業本上使勁畫圈圈詛咒、臭罵的數學題,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都會大有用處。
《傷心者》小說一文就爲那些數學史上超越時代的偉大嗟嘆着,那些被你煩死了的數學字符一次次像魔法般在歷史長河裡點石成金。
有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洛尼烏斯總結了圓錐曲線理論,一千八百年後,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將其應用於行星軌道。
有公元1831年,伽羅瓦創立羣論,一百餘年後獲得物理應用。
有高斯一生,致力於非歐幾何,讓這無用之學,在一百七十年後,與由之發展來的張量分析理論共同成爲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
世界沉默着,但它總用時間提點世人,許多“大用”,都是從那些看似無用的智慧之學中衍生出來的,“無用”之中常常隱藏着有用的潛質。
華爲僱傭了一位年輕的俄羅斯數學家,在外人看來他除了整天在數學算法裡自嗨之外,數年來完全是白拿工資,誰知道他解答的一個數學題成爲華爲5G的核心技術。
無用之用,方爲大用。
所以,孩子,這智慧之數並非真的無用,它的用處只是在短時間內看不到,或者說只是那些功利的人看不出來而已。
你經常吐槽的那些不起眼的質數,其實是無法計量的獨角獸,直接佔據着銀行的至高機密,成爲現代通信加密術的關鍵一環。
當年,也有很多人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沒有用,但引力波的發現就是人類通往太空的關鍵指數。還有當年的量子力學,很多人認爲這是“怪力亂神”,後來卻引導了近100年人類頂尖科技的發展,只要是智慧的結晶,一定是有價值的。
04 數學是一種思維訓練
可能你會說,那些明星什麼數學都不懂,還不是活得特愉快,要什麼有什麼,你懂數學還不是一天到晚忙,根本沒時間和我玩?
孩子,是的,冰冰姐現在有錢有名,但你可看到冰冰姐參加《挑戰者聯盟》,做算術題時,17-8=5?讓現場所有人蜜汁尷尬。
孩子,明星也是有煩惱的,他們看到關曉彤能算出數學題,圍在身邊的鹿晗滿眼的羨慕佩服,擁有數學思維在任何時候都是讓人高看的。
而且你看到的只是片面形象,更多領域的頂尖人物,數學都是非常好的。
甚至搞經濟的巴菲特,同樣小時候特別喜歡數學。
你別看完成這一道一道計算題,如此乏味枯燥,推理證明那一道一道邏輯題,如此艱難痛苦,這每一步,其實都是對你大腦的一種強有力的思維訓練。
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思維方式之一,就在於人類懂得運用理性思維去剋制自己“非理性”的一面,懂得運用數學去處理生活中各種紛繁複雜的事物。
多少個世紀以來,由於人們辛勤鑽研、反覆辯論,數學的各種公式與定理已經得到了千錘百煉,其與邏輯推理深深地緊密交織着,大大地增強了我們處理事務的能力。
掌握了數學知識的人,就像戴了一副X射線眼鏡一樣,可以透過現實世界錯綜複雜的表面現象,看清其本質,並將其爲己所用。
在蜜蜂築房中掌握正六角形是最節省材料的建築結構;
在成功學“肯德基上校的1009次失敗”的謊言中一眼看穿1009這個精確得嚇人數字根本無從推算;
在澳門的賭場抑或自家的股票倉位上用着凱利公式玩得不亦樂乎;
在出門郊遊時,對着鏡頭巧用黃金分割率拍出朋友圈高大上的照片;
……
05 萬物皆數
畢達哥拉斯,乃是世間第一個發現數之美的大神,其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提出了“萬物皆數”。在畢老的眼裡,數是宇宙的本源,一切事物都與數息息相關,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學和懂得一些數學。
一次,畢老看到一個勤勉的窮人,想教他學幾何,於是,爲鼓勵他學習,畢老說:“如果你能學懂一個定理,那麼就給你一塊錢幣。”這樣好賺的生意,這人自然是立馬就答應了,可是過了一個星期,這學生卻對幾何癡迷不已,反而要求畢老教快一些,並且建議:如果老師多教一個定理,他就給一個錢幣。所以,畢老很快就賺回了以前給那學生的錢。
孩子,同你講這個故事是想要告訴你,別怕數學,別看到數字就發睏,揉眼睛。學數學其實也可以是一件很有趣、很好玩的事。
爸爸希望你能像故事中的那個勤勉的學生那樣能開心地學數學,從內心激發起對數學的興趣,能在整天吃的到圓形蛋糕中,想到在同樣周長的平面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能在放學回家時,找到一條線段最短的路線。
另外,爸爸,還想借此告訴你,數可能的確不是宇宙的本源,但它卻與世間萬物都有着密切聯繫,是各個學科的基礎。
達芬奇就曾用大量的數學幾何原理畫出了不朽名畫《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古典音樂大師巴赫則用精巧的構思與計算演奏出一曲曲動人的樂章。
所以,每一個學好數學的孩子,都會在各個領域擁有不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