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當中求蛻變 香港特區多管齊下保就業增活力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近日公佈,2020年10月至1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較當年9月至11月上升0.3個百分點至6.6%,爲16年來的高位

香港特區政府勞工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香港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於11月後期暴發,導致勞工市場再度惡化。失業人數高達24.58萬人,這對於總人口數700多萬的香港來說是個不小壓力。

香港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當國際貿易受疫情影響而近乎停滯時,香港整體經濟也深受打擊。特區政府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經濟2021年全年或會恢復正增長,但目前狀況依然非常嚴峻。

疫情重挫多個行業,“從行業細分來看,失業率上升最嚴重的行業是建造業零售餐飲業;失業率上升較嚴重的是運輸、倉儲、快遞、資訊業和進出口批發業;失業率有一定上升的是金融、專業服務業公共行政、個人服務業以及其他行業。”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客座教授玉川說。

“第四波疫情正遇上香港傳統消費旺季,令消費潛力無法釋放,大大壓縮了企業收入。”香港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總監周文港說。

困境之下,如何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人士“搵(找)一份工”,成爲疫情以來特區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

爲此,特區政府雙管齊下,保就業、創職位。特區政府推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紓困措施,在防疫抗疫基金中又推出“保就業”計劃,通過向僱主提供有時限的財政支援,協助其支付員工薪金,儘可能地保留可能會被遣散的僱員

爲破解失業難題,特區政府還視疫情變化,舉辦多場線下或線上招聘會。據觀察,一些招聘會的“門檻”並不高。

楊玉川認爲,疫情控制是決定經濟增長和失業率的核心因素。如果疫情控制得好,企業可以看見希望,失業率可能會好於預期,香港可早日通關旅遊等相關行業也可早日恢復。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貿從反彈到復甦還需要一個過程。受內地經濟向好影響,2020年最後一個季度,香港進出口貿易開始回暖,11月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同比升幅分別爲5.6%和5.1%。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輸往內地的出口尤爲突出,表現強勁。未來內地經濟持續增強可爲香港的出口提供支持。

“從香港對外經貿來看,未來發展方向是內地市場,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通過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互聯互通,可帶動香港的就業市場。”羅致光坦言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人口衆多,市場龐大,發展潛力巨大,大量高端企業及科技公司紛紛在大灣區內設立總部

各界人士普遍認爲,對於急需就業的港人而言,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的機會與可能性,遠遠多於香港本地。如何搭上大灣區發展的高速列車,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是香港求職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危”與“機”相伴,在疫情所帶來的“危”中蛻變,相信港人憑藉國際視野中西合璧的文化與語言優勢,抓住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定會曙光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