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勿吹噓「潛艦國造」已成爲「神兵利器」

王志鵬/備役海軍上校、現爲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

2020年11月24日「潛艦國造」剛在高雄臺灣造船公司舉行開工典禮,正式邁入建造階段,並預估2024年首艘潛艦能夠下水,2025年能夠交付海軍成軍。隨即有國防研究院的專家、學者接受媒體安排專訪,於12月1日刊登長篇大論,內容並強調指出:「……若擁有潛艦,將能讓臺灣在岸置型反艦飛彈射程範圍形成的海上防線外,再將防衛的「拳頭」向外延伸;當中國欲發動臺海作戰,護衛登陸船團航艦艦隊更可能遭我方潛艦攻擊、削弱戰力,最後造成失去護衛的登陸船團猶如『裸奔』……」。

潛艦非無敵神器

這些專家學者或許懂得潛艦戰略,或許因爲必須保持政治意識或是立場的正確,但是基於潛艦專業卻必須中肯分析,不能夠過分偏頗,惟渠等似乎完全不懂潛艦的基本戰術,因而陷入神話迷思;潛艦雖具有先天的「優勢」,但她可不是「天兵神將」或是「萬能神器」,不能一味只炫耀而完全不提或忽視她存在的「弱點」。

▲臺灣國造潛艦項目的比例模型。(圖/取自中華民國海軍)

柴電潛艦的「接敵與攻擊」程序是最基本的戰術和戰法,潛艦可執行的作戰任務概可區分爲四類「制海作戰」、「封鎖作戰」、「水雷作戰」和「支援特種作戰」;接敵的模式則可分爲三種:「聲納接敵」、「潛望鏡接敵」和「聲納暨潛望鏡接敵」,現今世界先進柴電潛艦,主要採取第一種方式,後二種已經逐漸被淘汰;而攻擊的目標則可區分爲「水面作戰艦」、「潛艦」、「陸基戰略設施」和「恐怖分子」,而臺灣未來的潛艦艦隊,主要目標爲第一項,而非後三項。

柴電潛艦首先必須接觸敵目標,而後才能夠進入攻擊階段;目標接觸除本身的各類型多元的被動聲納之外,亦可接收藉由衛星、岸置觀通雷達C4ISR、空中戰管監偵機、無人機、水面作戰艦或戰術Link訊號鏈等資訊進行接敵。不過不論資訊來源爲何?最後大多數90%以上的訊息,主要都必須經由被動聲納接觸,柴電潛艦聲納接觸目標來源主要有三種:「艦艏被動中頻聲納」、「左右舷側陣列聲納」和「艦艉被動拖曳聲納」。

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圖/U.S. Navy Office)

在首次接觸之後,必須轉向正對目標改變至最佳聽音聲度,持續執行S形戰術運動提供聲納目標解析,若爲艦艉被動拖曳聲納所接獲,則保持拖曳聲納與目標呈垂直最佳航向,待確定艦型、航向、深度、速率,並獲得目標精準的行動分析之後,才進入準備攻擊階段,在攻擊階段則針對目標的類型採取不同的戰術作爲和武器選擇,在最後確認無被發現的威脅情況下,才下定決心發射武器(魚雷或飛彈)進行攻擊;攻擊之後,還要儘可能確認目標損傷程度或沉沒與否(不一定必要),決定是否再次攻擊;若攻擊失效或是失敗,則必須考量是否有機會再攻擊,或是選擇迅速脫離;甚至被發現遭攻擊,必須立即發射誘標替代自己,緊急轉向脫離。此過程潛艦指揮官(原則爲艦長),必須承受極度的壓力,任何一刻的疏失,都會造成嚴重的失敗或自損

兩岸最大風險在臺海

然在各階段或是分析節點,若是遭敵發現或是任何的干擾,足以影響潛艦的自身安全,則必須立即選擇放棄攻擊,進行最佳方式安全脫離。相反,就航空母艦戰鬥羣或是兩棲艦隊攻擊羣,其對於可能存在敵潛艦威脅的海域或方向,其最佳的戰術作爲,無論是空中反潛機或水面反潛作戰艦,並不是發現潛艦、偵獲潛艦或進而攻擊潛艦,而是掌握潛艦的戰術企圖和作爲,在潛艦進行其「接敵與攻擊」的程序,有效干擾或打斷潛艦的任何節點,只要潛艦無機會或無法攻擊,則航空母艦戰鬥羣或是兩棲艦隊攻擊羣的反潛作爲即爲「成功」,然可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也很多元,關鍵就在於「適時」與「有效」;因此,並不是潛艦百分之百絕對能夠成功。

作者認爲,「潛艦國造」邁出首步固然重要,但在相關訓練完備之前,政府實在無須吹噓潛艦爲「神兵利器」。(圖/取自於總統府flickr)

另媒體依據國防院研究員所撰寫的評析文章指出:「中國急欲發展航艦,目的是爲了組成航艦戰鬥羣跟美國海空軍力量分庭抗禮,並在對臺作戰時能避開我國反艦飛彈射程,在『臺灣東北、東部、西南』等海域進行封鎖並阻絕美軍馳援;在這項可能的戰場情勢下,我國正在建造的潛艦艦隊,將是唯一能嚇阻中國航艦戰鬥羣的利器。」請注意此分析內容無「臺灣海峽」,然而臺海未來的最大風險,也就是最可能的作戰區域卻就是「臺灣海峽」,官方屢屢刻意迴避此一問題,不願正面迴應或回答;這也就再次證明,個人過去一再強調的二個關鍵論點:「現行建造的潛艦並不適合於臺灣海峽作戰」與「美國期望臺灣未來潛艦主要戰略目標系配合美國圍堵中國航母」。

就2020年底臺灣纔剛邁出第一步的「潛艦國造」而言,其「固然需要、固然重要」,但是在未來10年至15年始能成軍,存在「耗費時間與財力、作戰效益存疑」的問題;在逐步訓練完備之前,實在勿過分炫耀吹噓其爲「神兵利器」,或是具有「點木成兵」的神奇效果;其實則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逐步的進行驗證與考驗!對於參與者的艱困努力,我們絕對給予支持鼓勵,但我們也拭目以待!

(作者爲備役海軍上校,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海軍總部計劃官、國防部戰略規劃司計劃督導官,現爲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着有《解析臺灣發展潛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960-2020年)》。)

熱門點閱》

► 王志鵬/潛艦國造開工 艱困纔剛開始

宋兆文共機擾臺成本高 防空飛彈應代勞

黃竣民/「潛艦國造」開工是築夢踏實 還是有夢最美?

► 軍事家/國軍作戰新威脅 運8反潛機連闖臺空域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