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吃得健康!花蓮有機講堂 小農結合餐飲打造綠色生活網

臺北市文化探索協會黃俊誠秘書長分享有機經營概念,從市集餐飲綠色產業,打造綠色消費網,創造綠色餐飲新指南。(花蓮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兆麟/花蓮報導

有機,是一種生活態度;隨着外食人口逐年增加,如果無法避免外食,到底要如何找到健康以及兼顧環境餐廳就是一項大學問?花蓮有機農業促進專案辦公室13日下午在花蓮縣政府大禮堂舉辦「有機農業 x 綠色餐飲、農夫市集經營」講座,特別邀請到臺北市文化探索協會黃俊誠秘書長分享有機的經營概念,從市集、餐飲、綠色產業,打造綠色消費網,創造綠色餐飲新指南。

黃俊誠和大家分享,透過農夫市集讓生產者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搭建立起信賴關係橋樑,進而從產地至餐飲層面來強化健康永續農食與消費者的連結,讓消費者擁有健康餐飲環境,臺灣農人餐飲業者才能擁有長遠的發展空間。而串起小農與綠色餐廳的供需後,整合現有物流商解決物流的問題,包括農企業與現有外送平臺資源,打造成綠色物流網,經由小農、消費者、餐廳、物流端循序漸進,打造綠色消費網,朝國際化邁進。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小農市集不再只是交易平臺,更是重要的交流聯繫管道之一。

花蓮縣政府這幾年除大力推廣花蓮觀光旅遊外,也重視花蓮有機農業的行銷,讓花蓮能夠躍上國際舞臺,日常生活的「飲食」與國際接軌更是尤其重要,縣府從前年舉辦國際慢食論壇,去年成立全國第一個有機農業促進辦公室,再到今年推動「慢·精品·花蓮」的精神,企盼大家從認識花蓮最有特色的飲食文化、野菜文化開始,鼓勵大家來到花蓮留得久、玩得慢、走得深,體驗大自然之美,慢慢品味花蓮的文化,進而讓相關產業都能連結起來,迎向國際舞臺。

花蓮縣長徐榛蔚也說,以前會購買有機農產品的消費者大多是健康取向,而現在是擁有永續環保意識理念,市集不再只是交易平臺,更是重要的交流聯繫管道之一,消費者可以從農夫身上得到更多農業知識食物知識,從產地到餐桌串連結至餐飲業者,是一種綠色餐飲新指南。

位於花蓮鐵道文化二館旁的「花蓮好事集」及位於花蓮明智街的「家市集」,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向農友購買,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即便外食,也能吃的安全並保護環境,綠色消費是未來的趨勢,歡迎有更多的人一起來加入!

腦公!你不可以賴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