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新冠影響下 歐盟尋最大利益 中歐協定 陸下先手棋破拜登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上)、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右上)、以及德國總理梅克爾(左下)、法國總統馬克洪(下排中)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昨舉行重量級視訊會議,共同見證中歐簽署歷史性投資協定。 (美聯社

歐盟執委會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共同展示獲得歐盟通過的脫歐協議英國下議院昨天也以521對73票通過了脫歐協議,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路透

中歐投資協定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透過未來的國安顧問蘇利文對中歐投資協定表達關切後不久,中歐最高領導人選擇在2020年即將度過的最後關頭,宣佈雙方達成協定,蘊含着深層政經涵義。對北京來說,中歐完成談判可以看成是簽署RCEP後,另一項重要佈局預先回應拜登上臺後的「聯合盟友策略。而對於歐盟而言,頂住美國的壓力,則充滿着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考慮,希望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爭取最大的利益

中歐投資協議 着眼大市場

中美關係在歷經川普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和各個領域的較量後,仍然很難擺脫逐漸滑向「修昔底陷阱」的命運。拜登28日在記者會上強調要與理念相近夥伴攜手捍衛共同利益的話聲剛落,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就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洪視訊會議共同宣佈達成投資協定,可以看成是北京對拜登偏向聯歐制中」下的先手棋。比較中歐投資協定和中美貿易協議,大規模開放各領域雙向投資是關鍵差別。

舊愛新歡 價值觀不敵利益

美國在川普治下着重在壓制北京而非合作,因此在投資領域對大陸資金設下許多限制,阻礙了許多原本可以互惠互利良性循環的機會。

對於歐盟而言,選擇在拜登上臺不到3個星期前,宣佈中歐投資協定,既有向川普當局表達對過去4年施壓歐盟的不滿,更有在拜登上臺前增加談判籌碼之意。特別是在後新冠時期,歐盟領導人認識到了提振經濟的重要性。在精算之下,歐盟瞭解和北京合作發展經濟的成長潛力遠遠大於和華盛頓交好的利益,因此向「新歡」示好,同時以此向「舊愛」提高談判籌碼。特別是英國脫歐後,歐盟的經濟體量縮減,經濟又受新冠疫情拖累,這纔是歐盟成員國一致決定放下價值觀外交,擴大和北京發展經濟合作的最關鍵原因。

世界局勢轉變 臺沉重壓力

對於臺灣而言,中歐達成投資協定標誌着世界局勢又迎來大轉變,中美歐三邊競合會通過此協定成局。未來歐洲企業和大陸企業將會大舉進入彼此的市場,在多個產業領域擴大共同利益,這對於傳統上較傾向支持臺灣的歐洲議會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看似偏向經濟,但實質上卻是中美歐3方在後新冠時代要上演的全球大棋局的起手式執政黨政府必須儘快調整,否則會面臨越來越沉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