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故鄉鐵馬行」課程 黃淑玲校長帶領孩子走出教室深入家鄉
2023年10月9日臺北市/雲林縣下侖國小校長黃淑玲(右一),每年與小一新生有閱讀早茶約會。(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上課非得要坐在教室裡嗎?雲林縣下侖國小校長黃淑玲8年前開始推動「故鄉鐵馬行」課程,老師帶着學生在頭騎車繞來繞去,乘着風、踩踏着鐵馬,來到溼地賞鳥與觀察生態,學生對家鄉周邊的自然地景有更深入的認識。黃淑玲最近被教育部選爲教育家人物典範。
「這樣走入生活的課程,孩子會永遠記憶在腦海裡。」黃淑玲笑說,低年級的學生總在引頸盼望快點長大,就能像五年級的大哥哥、大姊姊一樣,走出教室,騎着鐵馬去兜風。
「要愛護土地,不能隨便亂丟垃圾。」學校老師還會帶着學生淨鄉、淨灘,到村子裡撿垃圾,或是到海邊撿拾海廢,藉此教育孩子要愛護環境。隨着撿回的海廢、保特瓶越來越多,老師們便發展出「海漂傳說」課程,讓海廢化身成「海漂神靈──付喪神」,讓海廢自己說話。
寶特瓶、漁網、破垃圾袋開始有了自己的故事:「我是個有名的礦泉水,我被主人任意丟棄,在海上流浪;我來自一個漁村,我每天都和我的麻吉──漁網手牽手一起上學,後來跟主人怎麼結識,又怎麼被遺棄在海邊,變成了一個惡靈……」孩子天馬行空,發揮無限的創意,透過文學創作手法,賦予海廢生命,無形中也內化到自己的生命裡。
下侖臨海但不靠海,附近村民在「風頭水尾」的嚴苛環境下討生活,要頂着銳利的海風撿拾文蛤、剝牡蠣來換取微薄收入,又或是養殖魚塭要抽取地下水,村民艱辛靠海維生,一位學生卻嫌棄父親整天泡在魚塭裡「好臭」。
這激發了黃淑玲與老師策畫出「海底黑砂」課程,勾起孩子的好奇心,瞭解魚塭養殖需要什麼條件,面臨的困境爲何,帶着孩子真的下到魚塭裡去「摸蛤仔兼洗褲」,幫忙採集蛤蠣,瞭解父輩的辛苦。經歷這一輪的洗禮後,嫌棄爸爸的學生態度有了180度轉變:「我現在發現我的爸爸很重要!」
黃淑玲在8年校長任內,帶領偏鄉師生正向成長,即將退休的她說:「偏鄉真的需要大家願意留下,只要有更多的鼓勵,給孩子更多的機會,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