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限定!登建功嶼要看準時間 海底之路浮現像摩西分海

▲登建功嶼是「退潮限定」。(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李依琳金門報導

金門充滿戰地風情,但來到這裡,除了那些砲臺古蹟,還有一個特殊景觀必看,那就是「建功嶼」。很多人都聽過《聖經摩西紅海故事,而遊客要到建功嶼,跟這個故事有點雷同,當海水退潮後,會「浮現」一條石板道,走過潮間帶,便可以登島

建功嶼位於金城鎮浯江溪口,面積約500平方公尺,是金門本島西南海岸與小金門之間連繫哨站,取其「建功砥柱」之意爲名。當地人又將建功嶼稱爲「痲瘋島」,因爲據說在清末明初,痲瘋病人會被送到這裡隔離,讓他們自生自滅。民國38年後,政府爲了防止共軍從這進入,於是開始建築防禦陣地。

島上還有遺留一些軍事設施。(圖/記者季相儒攝)

不過,隨着兩岸關係和緩,部隊減編,建功嶼上已經沒有官兵駐守,現在變成觀光景點。建功嶼的入口不太起眼,在延平郡王祠對面的坡道,如果遊客沒有留意,很容易錯過。走下坡道,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沙灘及反登陸樁,再往左前方遠望,便可看到建功嶼。

漲潮時,建功嶼與金門相連的石板道會完全被海水淹沒,這時候的建功嶼看起來就像海中一座孤島。退潮後,石板道「浮現」,沿路可以看到潮間帶的溼地生態島類好運的話還可能看到有「活化石」之稱的鱟。

▲▼水會淹多高?看「牡蠣人」腳上的痕跡就知!(圖/記者季相儒攝)

▲鱟通常是成雙成對,所以又稱爲「夫妻魚」。(圖/記者季相儒攝)

登上建功嶼,遊客可以看到一尊高27呎的鄭成功像,這是民國98年福建省南安市贈與的,以泉州白石雕刻而成,鄭成功戰袍上刻有精細的雲龍、山水圖紋。據說,他遙望的方向正是他的故鄉南安。

遊客如果走到面海的方面,會發現石頭布滿碎玻璃,這其實也是當年反共軍「水鬼」(特種部隊)摸上岸的防禦措施。不過,後來玻璃被磨蝕了,金門政府爲了發展觀光也拔除這些會傷人利器。儘管如此,看着殘留的痕跡,不難想像當年兩岸對峙有多緊張。

▲島上的巨大鄭成功雕像看起來很威武。(圖/記者季相儒攝)

▲仔細看會發現,水泥中還有少許碎玻璃。(圖/記者季相儒攝)

建功嶼是觀賞夕陽的絕佳地點之一,遊客如果有機會到金門,絕對不能錯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爲每天退潮時間略有不同,遊客最好事先查清楚潮汐起落資訊,以免失望而歸,或者被困在島上。另外,石板道溼滑、泥濘,走的時候得多留心,否則可能會滑倒。

其實在金門要看夕陽,還有一個地點也很熱門,就是位於西北角的慈湖,這裡也是冬季賞水鳥最好的地方。據悉,慈湖與雙鯉湖相連,原本是一片內海,昔日駐軍南山及湖下間築一道長達550公尺的慈堤,形成金門最大的鹹水湖,而且與海相通。

慈湖西側有一個三角堡,3個端點都設有瞭望哨射口碉堡周圍挖掘了類似「護城河」的壕溝,裡面有哨所可以供士兵住宿。雖然隨着兩岸情勢轉變,三角堡空置,現在變成保育鳥類生態的文化地景,但進入堡內,看到牆上有「安全士官守則」、「射擊軍紀」等標語,讓人忍不住想像當年士兵駐守的情景。

▲▼因爲堡體呈現三角狀,所以稱爲「三角堡」。(圖/記者季相儒攝)

▲▼「三角堡」內還保留有當年的標語。(圖/記者季相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