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吃藥未改善 竟是狹心症作祟
若出現頭暈症狀,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問題後,應考慮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70歲婦人,兩年前開始出現頭暈症狀,他去耳鼻喉科就診,未查出有「眩暈症」等相關病因,但只是透過症狀治療,持續服用止暈藥達兩年,因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後續改看神經內科,依然查不出有腦神經方面的問題。再至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就診,經檢查後發現,婦人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爲狹心症。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指出,狹心症屬冠狀動脈疾病,又稱「冠心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有八成病人會出現胸悶痛等症狀,一成的人會有腹痛症狀,僅少數約百分之五的患者,會出現「頭暈」,甚至可能無症狀。
張釗監推估這位病人,因爲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再加上本身體重過重,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問題,平常又未控制好「三高」,仍常油膩飲食,又缺少運動,導致右冠狀動脈硬化、狹窄,出現少見非典型的頭暈症狀。
所幸及時發現,對症治療,才避免發生暈倒撞地腦出血,或心肌因得不到血液及氧氣供應,發生組織壞死,造成心肌梗塞、猝死的憾事。
根據衛福部2018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病仍高居第二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不含高血壓性疾病)。容易引發狹心症的危險族羣,包含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這些高危險族羣,要特別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及情緒起伏大等,以免引發狹心症。
張釗監說,臨牀可以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及心導管等檢查,來協助診斷是否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若確診爲冠狀動脈疾病,再進一步考慮以藥物、氣球擴張術或心血管繞道術進行治療。
出現胸悶痛症狀,需立刻就醫檢查
張釗監提醒民衆,最近正值季節交替,天氣轉冷、血管易收縮,民衆如出現胸悶痛等症狀,需提高警覺,最好就醫檢查。
若出現頭暈症狀,已由醫師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方面問題後,應考慮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及早就醫確診,以免延誤病情,嚴重恐有猝死之虞。
他建議民衆,平日應養成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正常作息、控制三高、維持理想體重、勿抽菸,以避免血管硬化,才能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生率。
頭暈,該看哪一科?
每個人都可能有過頭暈的時候,然而當頭暈成爲一種症狀,三不五時就來提醒你「它」的存在,恐怕是身體內部發出的警訊,不容小覷!
那麼,頭暈該看哪一科?相關科別包括心臟內科、神經內科和耳鼻喉科。歸納專家的意見,眩暈而沒有伴隨不平衡等神經症狀時,可以看耳鼻喉科;有不平衡感,則要看神經內科;昏厥則應看心臟內科。
但是,一旦遇到複雜或原因不明確的病例時,則需要三科會診,或者,也可以先看家醫科或一般內科,必要時再轉診。
姜先生長期頸部僵硬,某日因爲頭暈時一陣天旋地轉,同時伴隨噁心、嘔吐,擔心自己是不是中風了?經家人送醫急診,檢查後才知道是罹患一種症狀與中風相似的病,名叫「眩暈症」,所以,應該要看的是耳鼻喉科。
耳鼻喉科醫師劉博仁表示,確實有很多眩暈症患者,都和姜先生一樣,奔波在內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家醫科之間,做了許多檢查之後,最後才被轉診到耳鼻喉科接受治療。
就其個人門診經驗,一節門診如果有100名患者,其中約有15個人都和眩暈有關。至於對「暈」的描述,更是包羅萬象,有頭暈、頭昏、眼花、暈眩、眩暈、昏倒、歐暗明(眼前發黑)等等。
雖然對每個人來說,眩暈的感受是百百種,但從醫學上來定義,其實就是頭暈、眩暈、昏厥三種,而三種的定義,也不大相同。
頭暈、眩暈、昏厥大不同
頭暈(dizziness)患者,大都不會感覺天旋地轉,可能覺得頭重重的,走路不大穩,意識很清楚,腦部、心血管、內分泌、腫瘤等疾病,都可能造成頭暈。眩暈(vertigo)患者,則會覺得天旋地轉,有時伴隨嘔吐、噁心、聽力喪失、耳鳴、耳悶感,或是四肢無法站穩。眩暈病人大多因內耳疾病所引起,但也有部分爲腦部疾病。治療眩暈需找出確切病因,否則部分中樞性眩暈,嚴重可能會致命。昏厥(syncope)患者,經常眼前一發黑,就意識喪失、伴隨昏倒,大多是腦部疾病、心臟疾病所引發。
劉博仁說,雖然引發頭暈的成因很複雜,不過一般來說,如果是天旋地轉的眩暈,就和內耳有很大關係。通常引起眩暈病因,依照是否爲內耳誘發,又可分爲「內耳性」以及「非內耳性」;常見內耳性眩暈病人,都曾有頭部外傷史,使得後半規管中有脫落的耳石飄浮其中,他常跟病人戲稱爲「耳石流」。
還有「梅尼爾氏症」,這是內耳的內淋巴水腫所產生的現象,故有人稱「內耳積水」或「內耳青光眼」。典型症狀會有眩暈、耳鳴、耳脹及波動性聽力減退,以女性居多,好發於30至40歲,有遺傳傾向。一般是單側耳,雙耳發作也有可能,眩暈會持續1小時以上,一般24小時內就會得到緩解。
劉博仁說,他經常被病人問到:「我的眩暈,是不是中風前兆?」、「到底是眩暈引發腦中風?還是腦中風引起眩暈?」劉博仁說,這其實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站在醫學角度來看,中風一開始確實可能以眩暈來表現,所以,醫師在面對這類患者時,往往不敢大意,深怕造成誤診。
此外,許多重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血管粥狀硬化、自體免疫疾病等,也會出現眩暈症,如果不從疾病源頭根治,未來腦中風的風險,將大爲提高。
造成眩暈與頭暈的8種病因
1.高血壓或低血壓:血壓長期過高,會造成內耳動脈硬化狹窄,引起缺氧,造成眩暈;而低血壓,甚至是降血壓藥物降過頭,則會引起腦部虛血,引起頭暈。
2.高血脂症:高膽固醇血癥或是高三酸甘油酯,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引起內耳循環不良,也會造成眩暈或是耳鳴。
3.糖尿病:糖尿病控制不良,造成糖化血色素增加,血管內皮也受到危害,內耳循環會發生障礙,而造成頭暈。
4.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會引起腦部虛血,進而引發頭暈。
5.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血管炎等,都會造成血管慢性發炎,引起血管硬化,誘發眩暈。
6.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或是更年期症候羣,都有可能併發頭暈。
7.貧血或電解質不平衡:任何原因所造成之貧血,如缺鐵性貧血、大球性貧血(B12、葉酸缺乏)等,或是低血鉀、低血鈉,也都會造成頭暈。
頭暈當下該怎麼做?纔不會造成傷害?
1.閉上眼睛,就近找位子坐下休息。
2.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4.保持規律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
5.避免頭暈時跌倒受傷,先收拾家中管線等障礙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