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中美前景多艱:美政府數箇中國工作組 全數鷹派當家
美國對中國採取強硬政策已是國會兩黨與行政部門的共識,而且此一現象恐怕會有一段長時間難以改變。(圖/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拜登在農曆春節前夕宣佈在國防部成立中國工作組,讓美中關係未來走向再次成爲外界關注焦點。檢視美國政府內數個以「中國」爲名的工作組或委員會,其設定宗旨都是審查美中關係、制訂對中政策與部門協調,這些部門的主事者幾乎全屬鷹派色彩極重的政治人物或學者專家。此種現象顯示,美國對中強硬政策在拜登政府時期將持續下去,甚至在未來數任總統任期內恐怕都不易改變。
拜登此次宣佈的中國工作組由美國防部各部門15名文職和軍事專家組成,預計要在4個月後向美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提交不公開的調查報告,優先研究美軍在亞洲的部署、技術、情報、盟友和夥伴關係,以及與中國的軍事關係,其主要考量當然是因爲臺海的軍事緊張情勢迫在眉睫。
該工作組將由美國防部長中國事務高級助理拉特納(Ely Ratner)領導,他專精於中國議題,是拜登的長期幕僚。另外已宣佈的名單還有2名女性,其中梅拉妮.哈特(Melanie Hart)是華盛頓智庫美國進步中心成員,曾參與限制華爲政策與「清潔網路」計劃;另一位伊莉莎白.羅森伯格(Elizabeth Rosenberg)是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成員,擔任美國財政部顧問,也多次公開支持對中強硬政策。
設於五角大廈內的中國工作組將由美國防部長中國事務高級助理拉特納(圖)領導,他專精於中國議題,也是拜登的長期幕僚。(圖/推特@MischaEDM)
在川普政府時期,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也都成立了中國特別工作組(China Task Force),其中衆議院共和黨籍議員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去年5月成立,由15位共和黨籍衆議員組成,專注於中國議題的立法策略,德州共和黨衆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擔任主席。此工作組在去年10月提出長達141頁的報告,認定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已完全失敗,報告提出 400餘項政策建議與立法措施來應對中國的各種威脅。另外,在行政部門則有國土安全部在去年7月成立中國工作組(China Working Group),以應對中國對美國本土構成的威脅。
除了這些新成立的中國工作組,美國國會從2000年以來就成立了2個比較重要且行之有年的中國工作組,分別是「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與「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是在2000年爲解決非屬市場經濟的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問題,由國會授權設立,負責監督和調查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國家安全和貿易問題。成員都是國會任命的民間人士組成,每年發佈年度報告,近20年來被認爲是美國國會、白宮制訂對中政策的重要幕僚機構。
USCC有12名成員,共和黨和民主黨籍各半,2020年度報告的主席羅賓.克利夫蘭(Robin Cleveland)曾在共和黨籍參議員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手下擔任過多個職位,亦由他提名出任USCC主席。她秉承麥康奈爾的保守派立場,有鮮明的共和黨色彩,在其2020年12月發佈的USCC年度報告中,建議在中國將進行金融開放之際,必須密切關注美國私募股權和對衝基金在投資中國方面的動向。
近20年來在美國對中國貿易與安全議題上有極重要影響力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現任的兩2位領導人都是對中政策鷹派人物。圖左爲民主黨白嘉玲,圖右爲共和黨的克利夫蘭。(圖/USCC)
USCC副主席是民主黨籍的白嘉玲(Carolyn Bartholomew),她在2006年前是現任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的國會辦公室主任,是典型對中鷹派,佩洛西許多對中強硬政策講稿都出自她的手筆,其專長在貿易、人權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領域。她與克利夫蘭一樣,認爲中國正在尋求大量的資金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因此要留意美國企業與投資機構的資金流向,以免在中國投資時遭遇風險。
至於另一個也是在2000年由國會成立的「美國國會與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其主要功能是監察中國法治發展和人權,其中還包括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狀況,同樣也是每年向總統與國會提交報告。委員會有23名委員,由參衆兩院議員與白宮、國務院指定的代表組成。目前負責人是參議院的魯比歐與衆議院的麥高文,都是著名的強硬派,參與委員會的國會議員都比較關注大陸人權與法治議題,此一委員會也經常在新疆、香港、人權議題上與北京隔空交火,以致去年該委員會及其成員被大陸列入制裁名單。
從這些與國會及行政部門相關的政策幕僚機構組成看來,美國放棄過去的接觸政策改採較強硬的政策不只是國會與行政部門的共識,更是民主、共和兩黨共同的立場。加上拜登總統任命的國務院與各主要官員也都持類似立場,審議總統提名的主要官員時亦毫無例外地被質問對中國議題的立場,很明顯地在整個聯邦政府中,對中警惕與強硬的態度在數年之內是不可能會改變,若無意外,未來還可能會延續相當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