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陸高速鐵公路跨海到臺灣 不可輕忽的政治宣示
在大陸交通部的規劃下,平潭將成爲跨臺灣海峽大橋的起點,橋體可能採用目前平潭海峽大橋使用的鐵公路共構方式。圖爲去年7月通車的平潭海峽大橋。(圖/新華社)
大陸國務院最近公佈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畫綱要》時,很多媒體都注意到了大陸中長程交通規畫裡包含了通往臺灣的高速公路與高速鐵路,引起許多人熱烈議論。臺灣的綠媒斥之爲「做夢」,而陸媒對此願景則難掩欣喜之情,雙方打的其實都是獨與統的政治算盤。跨海大橋能否實現,是技術與經濟問題,但這項規劃卻是嚴肅的政治宣示,雖不見得會實現,卻能向兩岸民衆展示大陸統一臺灣的強烈企圖心。
大陸這次公佈的中長期交通網規畫建設規畫中,規劃在2035年打造便捷、高速、綠色、智慧的交通圈和物流圈。大陸交通部長李小鵬指出,其目標是大陸城市交通1小時、地區城市間2小時、大陸城市3小時內抵達;貨物則是大陸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而完成這樣目標需要大量的交通建設,包括70萬公里的鐵公路交通網、63個沿海與內河港口、400個機場等等,而臺北也位於高鐵與高速公路的路網規畫中。
大陸高速鐵路規劃圖呈網狀結構與以北京爲中心的放射性佈局。圖爲2016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高鐵網絡。(圖/大陸交通部)
最早在2004年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在北京7條放射線高速公路就有一條規劃跨海接到臺灣,連接點是距臺灣最近的福建平潭。(圖/大陸交通部)
臺北並非首次出現在大陸的交通網構想裡,最早在2004年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在北京7條放射線高速公路就有一條規劃跨海接到臺北,2008到2011年多次鐵路規畫案也把福州到臺灣的鐵路列爲「規劃研究路段」。直到2020年7月,福建至平潭島鐵路貫通後,經由福州的平潭跨海通向臺灣是主要規劃方向。因爲平潭島是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地點,最短距離僅68公里,而且抵達臺灣的跨海大橋可能以平潭海峽大橋的鐵公路共構方式進行。
平潭做爲跨越海峽前往臺灣的鐵公路起點,當局在島上距臺灣最近點設立標牌,刷上充滿濃厚政治意味的口號。(圖/平潭網)
從北京過來的京臺高速公路,最末端到福建平潭後形成斷頭狀態,大陸稱此爲通往跨越臺灣海峽的通道預留開口。(圖/網路)
近幾年來兩岸關係緊繃,大陸社會上武統臺灣聲浪高張,因此這次國務院公佈交通規畫中將臺灣包括在內,在兩岸與國際上都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德國之聲》質疑稱,兩岸難以建立政治互信,北京把臺灣列入其交通規畫能有多大的可操作性?臺灣綠媒急得跳腳,直斥大陸這根本是「做夢」,也有網民稱有關規畫是「天方夜譚」。大陸媒體則欣喜地表示「把路修到臺灣,我們是認真的」、「這不是交通規劃,而是統一時間表」;有些網民更諷刺稱,民進黨當局應該同時規劃一條鐵公路到日本、夏威夷後再通到美、英、法等國,做爲反制。
在福建到平潭的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京臺高速公司」的指標,顯示北京到臺灣的高速公路將在平潭跨越臺灣海峽。(圖/平潭網)
真正觸動兩岸民衆敏感神經的,倒不是這座跨海大橋是否要蓋或是興建的技術問題,而是它隱然暗示了「兩岸統一時間表」,國務院的交通規畫綱要中的規畫期限是2021至2035年要完成,其遠景展望至本世紀中,也就接近習近平所提到的「2個100年」之中的「建國100年」、亦即2049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目標。陸媒因此認爲,算算時間所剩也不多了,網民也說:「真能實現這一步,臺灣不論承認與否都實質被統一了」。
上述的反應其實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以近幾年兩岸關係的發展來看,北京的跨海大橋規畫是爲兩岸統一進行政治宣示,因此也預計在統一之前不太可能進行這項浩大工程。而在統一之後,既然已不需再做政治宣示,是否還需要興建跨海大橋,更是大有疑問。因此鐵公路修到臺灣,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經濟效益與技術問題。
興建這座鐵公路海峽通道不論是用大橋或海底隧道,在解決兩岸的政治問題後,還要考慮到資金與技術問題,包括建造工程本身與其後的營運維護。此一工程資金規模將是史上僅見的,工程上要克服的困難也是難以想像的。此外,臺灣海峽是國際航道,國際政治環境門檻的問題也非常高。而若只是要解決交通運輸問題,在海峽上有太多更經濟且安全的方式,在地理環境與政治情勢複雜的海峽上搞一個華而不實的世紀超級工程,怎麼看都只有政治宣示的作用,而政治性工程的下場,就算做得起來,歷史也證明它必然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