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請建立自己的信心及目標!
近來進入校園教授進修部課程,組成的學生可分成在職進修的成人學生、白天工作晚上進修的青年學子等。在他們身上融合著許多種的氣息,有純樸、乖巧卻也些許在職場上面對社會的部分現實而不得不有的成熟、防備甚至是「世故」。如此塑養的氣質並無對錯,也非進修的唯一條件,只偶見課堂上同學反應,不禁令人思考到,究竟應如何導引之,使其有不同的思維纔好。
最主要者,同學們往往會認爲學校課程所學,是否真能符合所需亦或是真的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技術上的精進,在某些時候總會有不同的問號顯現在同學的臉上或課堂表現,甚至是對於自我能力的質疑否定。
但誠如知名麪包師父吳寶春,正爲了就讀臺灣的EMBA一事而深感困擾,雖然後續結果還有待觀察,而無可否認的,他在自已創業的職場上,打下了一片天空外,更希望有所精進。同理,同學們毋需妄自菲薄,不以爲現在的處境就代表了一個人的學識背景,需將視野放長遠,肯認並嚴肅地看待自己的優勢,因爲「肯學」的背後,除包含了「肯上學」的最基礎要求,也象徵着自我如何開啓的另一扇窗門;再舉遠一點的例子,莫過於嚴長壽先生,他的經歷、投入心力與積極態度早遠超於學歷上的「認證」,而成就事業、打響聲名。
綜觀兩人共通特質,肯學又投入,對於面對事物皆全力以赴,別人不做的他們會「撿」起來做,別人認爲沒用處的,卻在細微末節處找到「新價值」,使他們多了很多不同的「能力」,也讓別人看到他們付出,進而拔擢獎勵,使其站上了新的高位面對新事物新挑戰。這樣的事例之所以被報導,一方面是他們的成功經驗使他們的名利雙收,另一方面卻是他們的特質在不同的階段中更顯突出難得。畢竟成功沒有捷徑、凡經歷過的必有用處,都有發人省思的奧妙。
今天、明天或者更長遠的日子,也許都將會遇到類似的場景,也看着不同同學在類似的路上猶疑着,他們的模樣有着新世代的氣息、不羈,卻有着更長遠的未來披掛在他們身上,但相信他們會在某個時刻與轉捩點上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目標」,因此,「加油吧,學習路上的你我」!
●作者陳鴻逸,彰化師範大學博士生。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