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防疫力 不怕無常打亂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衝擊全球經濟,香港公佈失業率惡化至6.4%,創16年來新高;南韓統計局也公告,9月份失業率上升至3.6%,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增幅!臺灣雖然防疫有成,但仍有不少勞工的生活受到影響、甚至失業。
在解決生計和健康威脅之際,你是否審思過自己的心理素質是否夠強大,能處理超出掌控的局面?本文特別嚴選「心理調適」處方,當意外打亂生活,不知如何處理焦慮、難過等負面情緒時,不妨參考!
臺灣防疫成績有目共睹,疫情趨緩後,多數人回覆正常作息,學校也如常上下課,遇到假日就跟風來一場「報復式旅遊」,讓熱門景點擠滿人潮,一切看似平靜無波,無比正常……但如果仔細觀察,便會發現身邊的人事物,還是和疫情爆發前有些不同。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公佈,年初以來,全臺已有接近50萬人失業,放無薪假的企業則多達1200家,影響近30000個家庭的生計。其中,最受衝擊的行業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運輸倉儲業,但民生工業、批發及零售、住宿餐飲、專業技術及各種服務業……還是受到輕重不一的影響。
而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非必要不出國等防疫基本動作,影響最多的就是人際的接觸方式改變了,在「零接觸」的前題下,在家工作者增加了,外送平臺也大量取代原本的親自購買,新興的遠距醫療模式,也改變了醫病的連結方式。
疫情改變了人際接觸的模式
生活中改變的細項更多,孩子不再跳進球池玩耍、朋友鄰居不再相互串門子、買自助餐被要求戴口罩、聚餐一定要用公筷母匙、吃別人吹熄蠟燭的蛋糕,心中多了顧忌、開趴聚餐能免則免、年輕人不敢放心玩密室逃脫或桌遊、再親密的關係也避免共享一杯飲料、在藥妝店試用化妝品的風險變高了、不鼓勵握手擁抱和親吻臉頰。
此外,很多工作受疫情影響,也影響不少人的上班心情,除了旅遊業一蹶不振,從業人員全部失業,連帶的遊覽車、餐廳、旅館、飯店、景區商家、土產及紀念品店、清潔及保全人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轉換行業不易的情況下,只能苦撐吃老本,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般受薪階級,則如溫水煮青蛙,在疫情一時看不到盡頭的情況下,企業減薪及裁員壓力持續增加,常民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消費行爲趨於保守,買氣也不像以往暢旺……不少過去高所得的業務人員、技術SOHO,宛如從雲端跌入凡間;各國閉關自守下,新興科技受影響還小,但傳統產業如茶葉、水果外銷,都受到百點到萬點暴擊。
全球疫情不知還會嚴峻多久,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張菊惠表示,疫情期間,因邊境管控嚴實,國人被保護得很好,但當直接的健康威脅變小,也會更真切體會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生理健康。
把衝擊和挑戰轉爲正向思考
防疫期間,張菊惠的另一半在醫院急重症病房值完夜班返家休息,卻突然打電話給她說:「我中風了!」當時張菊惠出外辦事,距家車程還有15分鐘,平日心理素質很高的她,一陣心慌後立即穩住,鎮定的呼叫救護車,並打電話給兩個讀高中的孩子。
「我先生平日工作常超時,是個不怎麼注意自己血壓及健康的醫生,但事後我沒有責怪他不愛惜身體,甚至危機解除後,兩三天我們就把整件事導向正面思考,感謝老天爺在他還年輕,卻過度使用身體的情況下,輕輕用棍子點了他一下,讓整件事變得有意義。」張菊惠和先生取得「要拚工作,更要愛惜身體」的共識,也毫不隱瞞的對兩個孩子說明事情的嚴重性及幸運處,要孩子關心家人,提醒爸爸吃藥,全家都要過着健康的生活。
所謂的「健康生活」意指「身」和「心」都要健康,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於疫情期間,結合國內十多個心理衛生組織,編寫《抗疫安心手冊》,由臺大精神科丘彥南醫師帶頭推動「心防疫」行動,鼓勵民衆在臉書上以手寫、拍照或影片,表達或唱出對身邊人事物的感謝;丘彥南並填寫七首曲子,「暖心繞臺」環島帶動唱,鼓勵親子一起唱和,保持開心的心情,強化心理素質。
此外,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更結合芯福裡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由芯福裡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老師,喊出五字訣:「調、鬆、樂、轉、好」,鼓勵民衆在面對壓力和焦慮時,懂得「調」整作息、放「鬆」身心、找到「樂」趣、「轉」個念頭,創造共「好」,強韌內在以面對外在壓力,藉由讀書、運動、學習新事物,提升心理防疫力。
本文作者:張慧心
諮詢:張菊惠(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陳書梅(臺大圖書館系教授)
《大家健康雜誌》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