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先喝纔對!專家揭吃飯「正確順序」...錯了難怪肥油狂積
▲吃飯順序相當重要,甚至影響消化和養分吸收率。(圖/翻攝自pixabay)
文/招名威
前幾天遇到一位婦人跟我說,如果要吃的均衡,吃飯順序就很重要,乍聽之下真以爲是什麼了不起的理論,順勢的引起我的注意,但聽沒幾句我就受不了。但我真的必須說,很多人的觀念都是錯的,因爲照臺灣人一般的進食習慣,通常是飯、菜和肉一起吃,之後喝湯,最後才吃水果,但事實上恰好相反。
正確的順序是先喝湯,接着吃蔬菜水果,然後吃主餐魚、肉和蛋類,最後纔是吃熱量密度最高的米飯。但只說這個順序真的無法代表營養吸收的效率高低,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把上面這個飲食流程加註一個『劑量與時間』來說明。
網路上很多專家已經都指出,無論早中晚餐,想要均衡、健康或瘦身,吃飯步驟很重要,這不僅影響營養吸收和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而且照熱量密度由低至高的食物依順序進入消化系統中,也比較不容易囤積脂肪,就可以大大降低熱量攝取,讓營養更均衡。
▲吃飯的正確順序應該是先喝湯。(圖/翻攝自pixabay)
此外,也可以學習廣東人吃飯前先喝湯的習慣,因爲飯前空腹,養分吸收效率最高,正可以透過喝湯把好的養分傳遞到身體裡。水果在正餐前吃,可以提高胃部食物體積增加飽足感,接着吃蔬菜,填補胃腸部分空間、延緩血糖上升,血糖控制好就比較不容易肥胖。喝完湯、吃完蔬菜後,上半場大概就已經把胃的空間塞滿一半了。處於半飽狀態下,這時候就可以吃些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爲主的食材,以及熱量密度較高的米飯、麪食,也因爲胃的空間有限,所以下半場比較不容易吃過量,當然可達到攝取熱量減少的效果。
但威廉還是要以毒理學的角度提醒大家,無論要健康還是要減肥,劑量與時間都還是關鍵。劑量當然就是指我們攝食的量,習慣吃過多、過少的食物都很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無論一次性的或是長期,都不是件好事。時間上來說,儘可能的把吃飯時間拉到半小時至一個小時,讓自己可以細嚼慢嚥。因爲咀嚼有太多的好處,除了可以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外,也可以讓我們的胃有時間去分泌胃酸分解食物,進而刺激腦部的飽食中樞,產生飽足感,達到吸收養分、防止肥胖的效果。
其實大家都知道細嚼慢嚥的好處,但因爲事務繁忙,總是在食物入口後,又習慣性的隨便咬兩下就吞到肚子裡了。所以要吃得健康,順序絕對不能錯,而且進食的速度真的很重要,只要放慢吃飯速度,自然就可增加咀嚼次數。但我必須說,吃飯的時候最好改掉邊吃邊玩手機的習慣,因爲威廉有切身之痛,吃飯快、急還分心,反而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吃進更多的份量或是空氣,導致胃痛、脹氣、消化阻塞、便秘什麼都來。
本文經授權轉自: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