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標下政策升級 綠色債券迎來爆發機遇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綠色金融發展進入新階段。7月1日,《銀行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將實施,前者將綠色債券納入銀行綠色金融業務評價體系後者統一國內綠色項目標準。這意味着,綠色債券市場有了更爲完善的激勵約束政策和認定標準,在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龐大資金需求下,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迎來廣闊發展空間

今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中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顯著增長。新世紀評級數據顯示,1至5月我國債券市場中綠色債券累計發行數量150只,累計發行金額1924.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25%和82.72%。其中,一季度國內綠色債券發行總額已超2020年發行總額50%以上。

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大幅增長,主要源於其子品種——“碳中和”債的異軍突起。從今年2月開始,以“碳中和”爲主題的債券迅速出現並增勢較強。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今年以“碳中和”爲主題的債券有97只,發行金額1086.88億元。

不少機構預測,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未來幾十年間,新增資金需求將達100萬億元至200萬億元。經平安證券測算,僅“碳達峰”支持的相關行業投資規模可達100萬億元以上,若其中10%的融資需求由發債滿足,綠色債券的增長空間將達10萬億元。

江蘇銀行公司部綠色金融業務相關人士介紹,2020年市場共發行304只綠色債券,綠色債券的數量和金額佔比分別爲0.61%、0.97%。商業銀行將加快推進綠色債券業務發展,將綠色債券發行、承銷、包銷、投資規模等納入重要經營性指標,有意識對綠色金融債、綠色企業債等品種進行資源傾斜。

綠色金融的支持政策也逐步升級。今年4月,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聯合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統一了國內綠色項目標準,確定了綠色債券的定義,對綠色債券支持領域範圍進行科學統一的界定。該目錄統一了綠色債券“綠色”屬性的認證標準,並增加了對“碳中和”債發行的相關要求。

平安證券認爲,國際綠債的第三方認證屬於強制性要求,而我國目前仍處於自願鼓勵階段;國際綠債的存續期督導由第三方執行,更爲嚴格,國內存續期督導並非強制執行信息披露問題有待關注。

監督機制該如何跟進?湖州銀行綠色金融部副總經理方夏瑩建議,應明確第三方評估認證標準,明確碳減排效益定期量化披露制度,並建立相應監督機制。此外,“碳中和”債務融資標準待進一步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