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國境之南」東沙島 前指揮官季麟連細說毅夫堡命名意涵
▲豎立東沙島的「永遠忠誠」是陸戰隊官兵一生奉行的座右銘。(圖/記者林健華攝)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隨着傳言解放軍8月將在南海舉行軍演,目標是拿下臺灣的東沙羣島,讓南海緊張氣氛又再一次地升溫。國防部政治作戰局曾就東沙羣島進行介紹,邀請曾任東沙指揮官、海軍陸戰隊司令的季麟連上將解說。他指出,島上一共有7個據點,駐守初期以戰備、訓練、工程並重,一週7天,正好每天以1個據點完成了全戰備,其餘部隊就集中構工。
季麟連上將指出,越戰結束後,中南半島相繼赤化,蘇聯的太平洋艦隊或有夢美以求的深水港「越南金蘭灣」,國防部銳意開始經營東南沙。根據當時的政策,要將東沙的防衛由平面的形態,提升到地下立體化,實現隱藏戰力於地下、發揚戰力於地表、陣地據點化的目標。
東沙羣島爲處香港往馬尼拉的航道要衝,早期是由海軍陸戰對擔任守備任務,現在則由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負責管理,因爲距離臺灣240海里,出左營港的航向是240方位,要航行24小時纔會抵達,所以當時的水手們習慣以「跑240」借指東沙島。
島上7個據點每一個都有背後深遠的意涵與故事,其中最富故事性的就屬「毅夫堡」了。季上校指出,曾有那麼一位資深軍事記者劉毅夫先生,在政府播遷來臺前後,跟隨部隊再槍林彈雨的險境裡,記錄了許多珍貴的畫面。
島上其中一個據點會以他命名,是因爲劉毅夫奔走於本、外島之間,在海象不好的狀況之下,所有官兵都已經休息,而劉他卻還舉着一盞小燈在寫新聞稿,只爲一回到本島就要發表。此舉受到時任艦長、曾任參謀總長和海軍總司領的劉和謙上將感佩,便指示季麟連將未命名的其中一座碉堡取名爲毅夫堡,感念劉毅夫爲東沙和海軍做了那麼多的報導。
東沙島因爲特殊的地質條件,擁有非常多的貝殼砂,當時至此戍守的官兵都有着一手沙畫絕活,對於心情的安定有相當程度的作用,爲緊張的戰備及枯燥的生活中,增添一點樂趣,但隨着環保意識逐漸高漲,這項藝文活動也漸漸走入歷史。
前任參謀總長賴明湯上將曾在島上題字「島遠心近」,或許就是每一個曾駐島官兵的心情寫照,雖然與親友相隔非常遠,但心卻是緊緊貼近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