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行家/鎖定財管市場中小券商轉型投資銀行
臺灣證券業面臨景氣寒冬,這股寒氣從去年底開始瀰漫、發酵,今年大盤成交量下滑明顯,加上數位通路興起、打壓實體據點生存空間,證券商難抵擋,連大型證券商都紛紛傳出整並或收掉據點。康和期貨前董事長葉公亮在這股低迷氣氛中,出線接下康和證券董事長重任,肩上壓力不可謂不小。過往擔任康和期貨董事長喊出的「將軍的最後一役」,看來要再打一仗;這一仗,還可能是比過去更難挑戰的棋局。在這盤棋局面臨的挑戰,包括資源有限、大環境不佳、數位化興起等,尤其臺灣證券市場愈來愈不利中小型證券商發展,爲最大絆腳石。
葉公亮就任不久即決定破釜沉舟進行改革,「從公司全面重新整理、轉型開始。」以新體質應對市場挑戰。他接受《臺灣銀行家》雜誌專訪時透露,已擬定康和證券轉型3部曲:精簡人事、縮小據點營業空間、轉型投資銀行與財富管理。其中精簡人事最受矚目,勢必引起員工關注,但葉公亮認爲,先把話說清楚,才能減少猜忌、安定軍心,而且公司要重新開始,需要開源節流,「商場上豈能感情用事。」且「如果你是人才,留你都來不及、何須害怕被裁掉?」
葉公亮大刀闊斧的個性來自過往在證券市場的經歷與闖蕩,他在金融界資歷超過30年,曾任職交通銀行、大華證券承銷部主管、富邦證券總經理、董事長等高階職位,退休後接下康和期貨董事長一職,屢創佳績。
究竟葉公亮盤算的康和證券轉型曲爲何?他又怎麼看待臺灣的投資市場?以下爲專訪的精彩內容摘要。
《臺灣銀行家》問(以下簡稱問):可否請您分享對於康和證券的願景與計劃?
葉公亮答(以下簡稱答):康和證券過去是經紀商,但現在靠經紀業務已經入不敷出,加上市佔率才1%出頭,國內排名並不高,光靠經紀業務無法養活這間公司。此外,數位化趨勢興起、因激烈競爭而持續下滑的承銷手續費,都讓公司經營倍感艱辛,轉型是必要的選擇。
康和證券未來將朝轉型成爲「最能成就客戶價值的投資銀行」目標邁進,康和集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具備代理海外基金經驗,有商品設計能力,因此不怕轉型,可主攻包括輔導承銷業務,並輔以股票、債券及新金融商品等企金交易,爲平衡這兩塊業務風險,第三大業務將鎖定財富管理市場,也就是將會推出更多商品服務。
但投資銀行必須擁有2顆健全的「心臟」,包括「研究」與「數位IT」,康和得先強化這2顆心臟,才能支援其他手腳的業務、帶進並延續新客戶,引導客戶資產增值,才能展現投行的價值。精簡人事、縮減營業空間
問:轉型之外,您上任後還將推出哪些做法?
答:轉型成爲投資銀行,須建構3大支柱:1.承銷是火車頭業務;2.股、債、新金融商品交易及避險系統的強化;3.提供多元商品的財富管理。
除了轉型,我認爲還必須做好成本控管,包括縮減營業據點以及控制人力開銷,據點上我會縮減經營空間,節省租金壓力,但會升級設備、提供理財規畫。人力上,絕對是精簡用人,用人唯才,相信「兵隨將轉,將勇兵強」,提高各項業務競爭力並拉高獲利能力,回饋員工增加員工福利。
不過,精簡人力絕非隨便裁員,而是用人唯才、汰弱留強,留下有用的人才。公司同仁們不用心慌,棍子與胡蘿蔔一定會並進,康和已建立一良好的獎勵制度,相信這些獎勵制度是業界難以比擬的,希望業界優秀人才能匯聚康和!
問: 您上任就說要精簡人力,不怕員工人心惶惶、無法安心工作?
答:不會擔心,一開始就把話說清楚,反而能避免員工猜忌老闆的心思,而且既然這是要做的事情,就先說、持續說,不斷溝通形成共識,大家纔會清楚公司未來走向,往同一個方向前進。
我向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也堅持「寧可做錯事、也不要不做事」,員工必須要能當責,有承擔業務的能耐,態度維持主動、積極、創新,只要符合這些特質的員工,都會給予發揮空間。
魏啓林現職:康和證券董事長學歷:臺灣大學財金所EMBA經歷:康和期貨董事長、富邦證券董事長兼總經理、大華證券副總經理、交通銀行國外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