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在12月12日不顧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精神,硬是把中天新聞臺關了。在中天最後一夜的節目中,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提到中天被關的真正原因是犯了忌諱,是因爲他一貫強調「兩岸好,臺灣纔會好」,有人聽了不高興。然而,兩岸關係能夠迴避嗎?

兩岸關係,或者更精確的說,臺美三邊關係是臺灣生存發展關鍵,臺灣處於中美兩強之間,語云「兩大之間難爲小」,身爲兩隻大象之間的螞蟻,必須自謀生存之道。中國大陸稱臺灣爲不可分割的領土,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透過臺灣尋求邁出太平洋出海口

美國則將臺灣視爲圍堵中國第一島鏈的關鍵中心地位,特別是美國自2018年發動對中貿易戰,後來延伸爲科技戰、數位戰,同時美國採取印太戰略,聯合印度、澳洲、日本圍堵中國大陸,這樣的情勢之下,臺灣自保之道是將三邊關係建立爲等邊三角形,維持等距的關係,馬政府時代的策略是「親美和中」,蔡政府則採「媚美抗中」,何者對臺有利,大家可以論斷。

猶憶2010年簽署兩岸ECFA之前,4月間馬英九應蔡英文之邀,舉行電視辯論,蔡主張「先國際後兩岸」,指責馬是「先兩岸後國際」(其實馬對兩岸與國際並無先後之別)。而這十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兩岸協議對於國際關係的效果,就在2013年兩岸簽署服貿協議之後,紐西蘭新加坡分別在同年與臺灣簽了自由貿易協議,然而蔡政府上臺4年半,迄未與任何他國籤屬FTA。

無可諱言的,兩岸關係對臺灣的生存發展極爲重要,在軍事實力對比上,臺灣遠不如大陸,我們當然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不要兵戎相見;在國際空間上,兩岸關係良好時,我們可以發揮的空間就大。然而蔡政府上臺後,我們的國際空間就更形緊縮,諸如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均無緣與會;在經濟上,蔡政府希望兩岸脫勾,提出南向政策,然而多年下來,臺灣出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愈來愈高,今年1至11月,出口佔比已高達43.8%,順差達到近700億美元,幾乎貢獻了臺灣全部的經濟成長。相對地,我對東協國家的出口順差,不但未見增加,反而減少14.2億美元。以上的多方面發展,印證了蔡衍明董事長所說的「兩岸好,臺灣纔會好」。

許多有識之士曾說「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臺灣未來的問題是兩岸問題」。目前臺灣兩大政黨最大的差別是意識形態的「臺獨」問題,民進黨黨綱列了臺獨,而政府高官又多主張臺獨,甚或說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但事實上,他們心知肚明,在目前國際形勢下,臺獨完全沒有可行性。即使這一年來,美國頻頻對臺灣示好,通過一些挺臺法案,美方甚至派遣閣員高官訪臺,然而美方也意識到不能爲臺灣而與中國大陸決裂,所以示意外交部長吳釗燮自己公開說,目前並不尋求與美國建立關係。同時在10月底,一次視訊會議上,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還公開說,除非是瘋子,才主張臺獨。而陳水扁前總統爲了這條紅線,也踩了煞車

總結一句話,「臺獨是個假議題,卻是一個真問題」,因爲憑臺灣實力,以及美國只考慮自身利益,完全沒有臺獨的可能,在臺灣議論臺獨,毫無意義,反而成爲「撕裂臺灣」的真問題,撕裂了家庭、社會,仇視對立彼此,只是自尋困擾而已。

中天新聞臺以「真道理性真愛臺灣」爲理念,其新聞報導關於兩岸及國際的資訊,比例也較他臺爲高,我常收看,但可惜12月12日被關臺了。

我們常以民主自由、言論自由爲豪,這也幾乎是臺灣相比中國大陸值得自豪的一點,因爲軍力上比不過人家,政治上又受國際制約,經濟上大概只剩半導體產業能贏。言論自由或新聞報導者又受限,真不知何以爲繼。

臺灣的新聞是自由市場,早在1987年即開放報禁,1994年又開放有線電視,已是百家爭鳴、競爭激烈的市場,保留中天新聞臺,讓民衆多一個選擇,何足爲懼,何必以公權力強制關掉一個新聞臺,徒留控制新聞及言論的把柄,對比大陸成爲五十步笑百步的場景,令人嘆息。

(作者爲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