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騰雲"無人機改進版頻頻曝光 外號"臺版死神"

(原標題:“騰雲”無人機改進版頻頻曝光

【文/觀察者楊子江】據臺媒報道,臺自行研製的“騰雲”無人機11月初在臺東志航基地附近頻繁進行試飛,有臺媒拍到無人機在地面準備和飛行的畫面。“騰雲”無人機因與MQ-9B外形酷似,又被島內稱之爲“臺版死神”。

11月初被拍到的“騰雲”無人機的畫面,圖源:臺媒

“騰雲”無人機是臺“中山科學研究院”研製的無人機。起初是以“長征計劃”爲代號研發的長距離偵搜無人機,從2009至2013年間共花費超28億新臺幣(約6.5億元人民幣)進行研製,但長期無法滿足臺僞空軍戰術需求。“長征計劃”的研發實機終於在2015年臺北國際航太國防工業展首次展示,正式代號爲騰雲。軍方宣稱“騰雲”無人機除基本的偵察功能外,也可視任務需要,改裝爲具備攻擊戰力的作戰型無人機。臺防務部門相關人員表示,“(“騰雲”無人機)在未來可能還要加掛武器系統,也整合新的紅外線攝像儀,可以遠距監控水域”,據稱該機每小時的飛行成本可降至700美元,2018年到2021年四年期計劃,總經費34.5億新臺幣。2019年編列9.7億新臺幣。作爲臺“自制”的“不對稱”兵器,“騰雲”無人機已被宣佈爲該發展模式的一大“成功嘗試”。“騰雲”無人機2015年首度公開後,一度因發動機動力問題無法升空。被詬病動力不足的“騰雲”無人機幾經改進,終於實現了和MQ-9B外觀類似後,該機的“自制”率隨即下降。“騰雲”無人機使用上世紀60年代的美製霍尼韋爾TPE331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必須依賴進口,不能實現“自制”。

MQ-9系列無人機與下方的“騰雲”無人機對比圖,圖源:臺媒

美方2020年11月剛剛通過的對臺軍售MQ-9B計劃,首批4架無人機,同時引入配套的地面控制站、武器和保障設備等,算上人員訓練費用之類,預計將花費超50億新臺幣。儘管MQ-9B可以配備“地獄火導彈和“寶石路”等激光制導炸彈,不過此次對臺出售的4架MQ-9B將僅配備偵察設備。MQ-9B無人機翼展超過20米,巡航速度不超過500公里每小時,戰時若無制空權,生存性能堪憂。按照“中科院”的規劃,量產型“騰雲”無人機的交付時間最早能在2023年,如果理想,那時臺軍也能拿到夢寐以求的MQ-9B。既然有了“騰雲”無人機,爲何又要再花費50億新臺幣購入MQ-9B,就暴露出臺軍對此“自制”兵器明顯不足的自信。

“騰雲”無人機和MQ-9B雖然表面相似,但自稱擁有14小時以上滯空時間,6000公里航程,還是與MQ-9B可連續飛行50小時,航程超過1萬公里的性能差距明顯。功能上,“騰雲”無人機在現實中也和MQ-9B的確差不多,只能以偵察爲主。戰時如果能順利升空,作爲廣域監視設備,儘早發現我軍動態並及時反饋,則“騰雲”無人機已經實現其價值。就其與MQ-9B差別不大的微弱生存能力,難以在我軍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完成攻擊任務,所以也不需要奢求掛載併發射武器、具備打擊能力。無獨有偶,另一型臺“自制”的無人機則面臨更慘淡的現實:“銳鳶”中程戰術無人機系統,共生產8套32架,現已墜毀6架,糟糕的性能迫使臺陸軍直接將此無人機“甩包袱”給了臺海軍使用。

在臺軍對“自制”無人機缺乏信心的情況下,臺東志航基地又由於近期發生戰機墜海意外,導致目前全部的F-5系列戰機都被迫進行檢查,“騰雲”無人機纔在此我軍戰機近期頻頻“快閃”島內緊張之時,被當地民衆頻繁發現,最近幾乎每天傍晚都能看到該機,再次“曝光”成爲臺媒新聞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