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劉德音如何帶領臺積電度過地緣政治風暴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圖/臺積電提供

2022年下半年,在美國衆議院議長斐洛西來臺引發中國環臺軍演後不久,美國CBS電視臺知名的節目《六十分鐘》(60 Minutes)的製作團隊來到了臺灣做專題報導。因幫忙安排一些企業訪問的行程,我們禮貌地請他們便餐。

我們問:「你們來臺灣,是不是因爲臺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他們聽了都笑了。

臺灣真的危險嗎?

其實過去七十多年來,我們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但是有戰禍不斷嗎?沒有,臺灣不但沒有戰亂,還發展成世界重要的經濟體和高科技國家。臺灣就是一直處於這種多方強大勢力對抗、微妙的平衡狀態中,未來我們還會繼續被稱爲最危險的地方,但這無礙於我們持續成長、壯大。臺海現狀已維持了七十多年,中間雖有一些起伏,但都會迴歸和平的基本面,原因是不論是對想要改變的一方,或是其他的利害關係人,改變現狀的代價都太大了。

這印證了「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每一個關係人隨時都睜大了眼精,緊盯着瞬息萬變的情勢,因爲只要稍有不慎,破壞平衡,不論哪方都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有人說,中國的國力和軍力不斷強大後,就會想要改變臺海現狀。沒錯,但也因中國的企圖心和國力的增長,引起美國的戒心,想要抑制中國國力繼續增強,而選擇壓制其科技發展,亦即阻斷國力成長的關鍵,引爆美中全面的對抗。這就像是物理學中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兩股力量間時刻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

無可取代的「臺灣製造」

很顯然的,CEO們已經不能無視於地緣政治的變動及影響了。臺積電年前曾公開徵求「商業情報分析師」,必須擁有政治學博士學位,反應出現今已經是地緣政治的時代。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2023年6月的法說會曾說:「如果中國大陸和美國都認爲他們不能沒有臺積電,那麼我們的晶片、臺積電和臺灣的旗艦晶片產業,就能在穩定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上扮演重要角色。」

這是一家洞見觀瞻的半導體公司,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所說的深具智慧的一席話。過去兩年來,美國政府高層官員有關臺積電的談話幾乎不曾抱持正面態度。拜登總統、國安顧問、商務部長,都不斷提到全球高階晶片的生產集中在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臺灣,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臺積電的對手更是不遺餘力的宣傳臺積電的地緣政治風險,非常熱心的定義臺積電處於險境。

半導體產業,特別是高階晶片的產能集中在臺灣,是因爲臺灣積累了數十年的人才及產業鏈聚落優勢,才能達成如今的高效率與技術創新。然而,臺灣這樣獨有的集中優勢,卻被解讀爲最大的風險來源。劉德音董事長的一席話,是一個有力的迴應,把外界認爲的臺灣地緣政治劣勢轉成優勢,也是前述臺海動態平衡最佳的註解。全世界對臺灣製造高階晶片的高度依賴,使得破壞這種動態平衡的代價幾近於無限大。

有人會說,美國、日本、歐洲紛紛要求臺積電就地設廠生產,就是要減輕依賴臺灣生產半導體的風險,而少了半導體產業庇護,臺灣的處境將會更危險。這恐怕是不瞭解晶片產業的說法。

雖然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斥巨資大力發展在地的半導體制造,但現在不管是什麼樣的電子裝置,都搭載了少說數十個各式晶片,沒有哪一國可以獨力製造所有的晶片。只要其中的必要晶片中仍有一兩種得靠臺灣生產,臺灣有事,這些電子產品就做不出來,世界各地的供應鏈照樣癱瘓,疫情其間全球車廠就是碰到這種狀況。更不要說最先進的晶片大部分都在臺灣生產呢。

臺商的全新挑戰

臺灣一直處於這種微妙的地緣政治動態平衡中,近十年來晶片製造的發達,更是增加這種動態平衡的穩固性。如果平衡被破壞,中國絕對是最大受災戶,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高,消費、工業電子產品出口是經濟的命脈,少了臺灣每年出口到中國大陸超過一千億美元的晶片,中國經濟馬上面臨停擺。更不要說政治、外交上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

這樣的問題不是隻有像臺積電這樣的大公司纔會碰到。浪潮來襲時,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自外於風暴。臺灣的CEO們必須學會運用有說服力的論述來應對外來的挑戰與質疑。

《變局中的抉擇:大國博弈下CEO的必修課》

作者:黃志芳、李牮斯

出版社:商業週刊出版

出版日期:2024/01/18

※本文由商周.com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