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 杜奕瑾:5G是新創產業大機會

工商時報 面對面

杜奕瑾小檔案 杜奕瑾於2017年回臺創立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他認爲臺灣有能力數位經濟,也有能力做頂尖軟體研發。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接受專訪,暢談5G、AI與臺灣新創產業。圖/王德

「第一時間,臺灣錯過了internet,所以沒有抓到internet帶來的效益,但是5G時代來臨,對於臺灣新創產業而言,卻是非常大的機會」,杜奕瑾這麼說。

網路上被稱爲PTT「創世神」的杜奕瑾,原本活躍於全球AI人工智慧,在亞洲乃至全球新創產業界早已嶄露頭角,2017年他回國後創立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在2019年6月,應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之邀,擔任中華電信獨立董事,爲中華電信未來發展AI產業、提供更宏觀的建議。

2020年6月底臺灣5G正式開臺、全球受到新冠肺炎衝擊正進入後疫情時代,杜奕瑾接受工商時報專訪,暢談5G時代臺灣新創及AI產業發展遠景

ICT、軟體 都是臺灣強項

關於5G能否對臺灣新創產業創造另一個產業榮景?杜奕瑾認爲機會非常大,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原因有幾個,臺灣是全世界知名的ICT重鎮,但除了IC設計及半導體在全球市場佔有舉足輕重地位,臺灣生產的AI主機也同樣佔有過半比重、只是過去大家並不清楚。除此,臺灣在軟體的產能也非常大,只是過去軟體產業沒有「有系統」的留在臺灣發展數位經濟創新。

「我之前在微軟也看到滿滿的臺灣軟體人才,但他們都不在臺灣, 因爲臺灣不擅長去發展軟體產業」。反觀中國軟體反而發展起來了,因爲中國跳過了硬體制造這一塊,等於直接就發展軟體產業。

杜奕瑾說,1990年代臺灣就已經在internet網路佈局,而且比起很多國家都來得早,但是當初創立蕃薯藤、PTT這些創造網站的第一羣人,都以出國爲第一志願,或進去Google、微軟工作。

「我記得當時我離開臺灣時,臺灣的產業政策是兩兆雙星(半導體跟面板),完全沒有數位經濟及軟體政策,「因爲硬體代工太強太賺錢, 而internet產業每一個算起來產值都小小一個」,蕃蕃藤、PPT及第一批做internet服務的產值,都不被當時政策的決策者看在眼裡。

可是當時亞洲人都在玩臺灣人製作的軟體,而亞洲人做的社交網站很多都是用臺灣人做的BBS(電子布告欄系統)開源軟體去架設。杜奕瑾舉例說,像大陸的水木清華、北大未名等軟體開源技術都是以臺灣BBS做範例。研發AI圍棋程式AlphaGo擊敗世界頂尖棋士黃士傑也是臺灣人,

「臺灣軟體開發其實都走在很前面,並且影響着亞洲其他國家,只是當時大家只把internet想成只是年輕人的『玩具』而已」。杜奕瑾感嘆,「所以臺灣第一時間錯過了internet」,他和很多同學畢業後都去美國,因爲留在臺灣沒事做,或只能到硬體公司寫程式,尤其2000年又遇到網路泡沫,國家政策更不會投注在這一塊 。

「但你看google、Amazon、facebook都是在.com泡沫化之後起來的」,杜奕瑾說,全球五大科技公司就有三家公司都是在那個時候順着internet起來的。

「軟體公司起來的速度跟硬體代工廠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杜奕瑾強調,在internet時代,當一個商業模式成功時,它是百倍千倍萬倍的成長,而不是像硬體代工可能只是二倍產能成長而已。

杜奕瑾認爲,過去臺灣經濟奇蹟是帶着一個皮箱去國外拿到訂單,再用品質、低成本量產商品。但數位經濟不一樣,不管是社羣聯結或社羣網站,都是先做一個服務,再去找出獲利模式,將價值、資產、服務轉爲金流,所以軟體產業賺錢速度可以比代工產業一個一個接單的速度快

而就他觀察,臺灣已經開始感受到這個趨勢的爆發能量。

2017年杜奕瑾回來臺灣,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喝了一杯咖啡,杜奕瑾跟她說,他想回來做AI、唐鳳說她很有興趣,並帶他去見當時科技部長陳良基,當時陳良基問他需要什麼幫忙,他說只要支持我們成立就好。

迎5G 要趕快造橋鋪路

杜奕瑾記得當時他跟陳良基提到,「我覺得臺灣在90年代internet之所以跑那麼快,是因爲我們的基礎網路很快就完備,所以纔會有蕃薯藤、臺大椰林、PTT 」,「同樣的,AI時代、5G AIoT時代就要來臨了,現在要趕快開始「造橋及鋪路」。杜奕瑾說,所謂支持,不是給錢而是營造環境,政府做好基礎網路,開發者需要場域、需要培育人才。

爲何說臺灣在5G時代的軟體甚至新創產業發展有非常大的發展機會?杜奕瑾說,「臺灣算是全世界很早甚至亞洲第一個Open AI Research」,2017年臺灣推「AI國家級行動方案」的時候,在全球都算跑得很快很前面,好處是,後來想做AI的國家來找我們討論,臺灣自然就有很多資源可以提供它國參考」。

「在internet數位經濟時代,臺灣扮演『創新倡議者』的角色是全世界最強的,但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杜奕瑾說,其實他回來臺灣是要提醒大家,臺灣是有能力做數位經濟而且有能力去做頂尖的軟體研發,但也要不斷的做這件事,否則就會不斷的「被人才流失」。

三個項目 成功機會大

杜奕瑾強調,internet時代已經過去,不用再去copy別人的成功模式,沒有意義也不會成功,「臺灣一定是要做下一世代的東西,而且要做得非常透明化」,杜奕瑾說,「我敢講以後AI如何輔助醫生診斷、智慧城市輔助城市決策,個人終端如何輔助人機協作,這三個就是臺灣非常有機會做成功的,因爲臺灣的伺服器連網終端及5G部署都是相對超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