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保持同感與高度同理心

未來的科技發展,前景依舊值得期待,但前提是:讓科技去適應人類,而不是人類去適應科技。(示意圖/shutterstock)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

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揭開神人公民黑客臺灣抗疫功臣、被日本媒體譽爲「天才 IT 大臣」的背後思路;

理解她超越一切框架,主張從征服(conquer)到增幅(empower)的共好價值, 用無差別的愛與自由,邁向分享協作的「唐鳳 Style」。

★日本亞馬遜「國際教育」、「網路入門」、「性別議題」三類銷售第一

★獨家收錄影響唐鳳最深的 20 本書單,橫跨字典、哲學、政經與小說等四大領域

★一窺唐鳳自我增幅的 7 個習慣,從閱讀、睡眠、協作貢獻到永不設限

從不被體制所容天才兒童

到成爲網路鄉民口中的神人級公民黑客、臺灣第一位數位政委,

在抗疫期間,串連民間與政府,成功開發口罩地圖,使國際掀起臺灣熱。

她是位謙和的天才,自稱「吉祥物」,

全然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

開放辦公室,接待每一位到訪客人,

即使立場不同,她也願意理解你到「可以站在你的立場爲你辯論」,

並致力成爲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通道。

你不能不認識,這位讓世界讚歎臺灣,讓鄉民津津樂道的神人:

有關創新:從關懷出發推動永續共好

→有關挫折:理解自己的能與不能

→有關自學:讓學習成爲解決問題的旅程

→有關良師益友:透過社羣成就夢想

→有關跨越性別:不讓生理決定命運

→有關公民黑客:參與能改善現況的行動

→有關未來:用科技增進人類幸福

帶你全面認識唐鳳的生命歷程,期待每人都能發掘屬於自己的資優,開展天賦 ——

「剛開始,我們以爲要寫的是一個天才的傳奇,後來發現,我們寫的其實是一個平凡

人的故事,是所有人在心裡,都曾經期待有的人生:能夠不受限地學習和探索,能夠

被家人和朋友所愛,能夠做自己最愛的工作,能夠生活無虞,能夠做出對社會有益的

貢獻。不同之處,在於唐鳳歷經嘗試,走了一條不尋常的路。

衷心希望,每個人心裡的那個天才,有一天能夠破繭而出,這樣,這個世界,就多了

更多的唐鳳,而不只是書裡這一個。」——本書作者 邱美珍鄭仲嵐

【精彩書摘

虛擬實境最珍貴的特性,就是跨越世代、國界和城鄉,建立共同在場的「同理心」。但是,如果虛擬世界中只有一個人,將會成爲一個人的空想,只有「分享實境」,纔能有助於對彼此的瞭解與尊重。

有一次,唐鳳在巴黎出差時,應臺灣公共電視邀請,運用 VR技術召開記者會,遠距跟臺灣的五位中小學生對話。她在熒幕上創造數位化身,把自己縮小到跟國中學生一樣高,這樣不只對方沒有壓力,也少了大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在三十六分鐘的對談中,唐鳳讓學生們針對教育、政治、數位科技、跨性別等議題自由提問,讓對話在輕鬆的氛圍下進行。

VR也使得「協力學習」變得更友善,人們可以在各種規模、語言及文化下,自在地傾聽彼此意見,而不用拘束於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VR教學,更能讓學生專注學習。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世界各國也開始加速遠距教學。然而遠距教學的成效,或多或少因爲家庭的電腦設備不同而有所偏差,甚至還有「遠距難民」等說法出現。不少日本學校雖然實施遠距教學,不過像是作業或是期中考試等,老師還是會郵寄試卷到家中,如何能讓遠距教學真正有效,至今仍有不少討論。

唐鳳建議,如果要達到遠距教學的成效,首先要花時間營造共同在場的感覺,意即建立「同感」。

孩子在成長階段,喜歡探索各式各樣的事物,在尚未決定真正喜歡什麼事物之前,如果一直關在家中,會比較封閉,所以,還是需要在羣體中成長。在學校中,大家穿同樣的校服,吃同樣的午餐,羣體的同感因此建立。

過去唐鳳在參加黑客鬆時,有過幾次是「在家鬆」,大家各自在家中參與,不過會刻意保持「同在性」,例如訂同樣的披薩或使用同樣物品等。如此一來,雖然大家所在的空間不一樣,不過,透過線上參與的共同點,也可以營造出一種虛擬的同質性。如果沒有刻意經營這樣的同在性,就會出現疏離感。

遠距教學也是如此。即使在家學習,如果中午約好吃一樣的家常料理,彼此的感情會更融洽。當然,每一種科目教學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未來靠着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應該會有更多細膩的做法吧!

無論何種課程,看科目是屬於知識性、情感性或討論性質,老師再借由科目的特長,去營造現場同在的感覺,這或許是未來遠距教學的可行方向

回到八○年代吉布森的說法,當時 VR技術的出現固然驚奇,但 VR從單純是種體驗,到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還是經過了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即使通往未來的科技不斷被髮明,但要實際應用在人類社會,終究需要不斷試驗,而科技要輔助人類社會,也須倚賴人們彼此建立互相尊重的同理心與共感的時刻。

除了遠距學習, VR也可以跨越世代,讓長輩直接體驗切換時空的驚奇。唐鳳的外婆曾經戴上 VR頭盔去體驗歐洲的風景,實際體驗旅遊的感受。

「要老人家學習用觸控筆去寫程式,可能很困難。但像是如果用到 VR,她就會覺得跟現實生活沒有兩樣,幾乎不需要學習就能應用。」唐鳳說。如果能有這樣的愉快體驗,就能拉近了長者與科技的距離。

近來,唐鳳也與科技界合作,請七十、八十歲的朋友們戴上 VR眼鏡,在虛擬實境中回到他年輕時常走的街廓。這些老年人在虛擬實境中,自己當起導覽員,向同樣戴起虛擬眼鏡的年輕人解說,讓年輕人更理解老年人年輕時的世界。

VR技術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不同時代的人共享實境。

「年輕人都跟老年人說,你想想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但是老年人很難真的跟年輕人說,他年輕時候的樣子如何,因爲那個世界已經不在了。」唐鳳說。

但是,如果在 VR裡面,大家透過虛擬實境,讓大家可以回去體驗那個時代。這樣一來,讓雙方都能在虛擬中,以更爲平等的角度看待對方。

未來的科技發展,前景依舊值得期待,但前提是:讓科技去適應人類,而不是人類去適應科技。

(本文摘自《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親子天下)

【作者簡介】

丘美珍

專欄作家/TED 講者。作品散見《天下獨立評論》和《遠見華人菁英論壇》。曾任記者、

編者、作者、譯者、編劇,享受不同文字的多重面貌。 得獎紀錄:文化部電影優良劇本

獎、基督教華文創作金獎。 曾任:《經理人月刊》總編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時

報出版副總編輯。策畫暢銷書《時間教會我們的事》。

鄭仲嵐

1985 年生。輔仁大學畢業、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日本研究碩士,大學時曾留學日本九

州。喜歡搖滾音樂祭、棒球與足球。過去任職臺灣的壹電視與三立電視,後轉任 BBC 臺

灣特約。現除了供稿給 BBC、德國之聲之外,也在聯合報、關鍵評論網等媒體開設專

欄,並在東京 nippon.com 任職多語種部門記者與編輯。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