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百大企業 88家有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臺灣相較他國而言,對兩性平權移民工作者或一般勞工的工作權甚少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提及。(圖/記者一中攝)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安侯建業(KPMG)今(23)日發佈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調查資料顯示,臺灣百大企業中有88%發佈社會責任報告書,若不計入企業子公司,發行比率甚至達100%,但主因金管會法規要求。調查也指出,臺灣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書不僅對氣候變遷造成的財務風險認知不足,對兩性平權、移民工作者或一般勞工的工作權也甚少提及。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巴黎氣候協定通過滿週年,即使美國總統川普揚言退出巴黎協定,但沒有任何國家響應,反而是美國內部許多州政府境內超過1700家企業以「We Still in.」口號表態支持巴黎氣候協定。黃正忠認爲,國際間重視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早已是不可逆趨勢

爲跟進全球企業做社會責任報告,2015年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訂定法規要求實收資本額新臺幣5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須強制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且食品業化工業、金融保險業,以及餐飲營收佔比逾5成的企業,無論資本額高低,皆須強制揭露社會責任報告。不過臺灣也因此在KPMG調查的各國前百大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揭露中名列前茅,即使大多企業是非自願,但其發行比率仍從2013年的56%進步到2015年的77%,今年統計更是成長至88%。

不過,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協理林泉興表示,企業對於氣候變遷、人權議題多半都停留在「認知」層次,且程度也不足,「若要求企業描述未來可能面臨哪些風險,能說明清楚的比例僅5分之1。」另外,臺灣目前鮮少企業針對氣候變遷的財務風險做量化或情境分析。在各國社會企業責任報告書部分,臺灣8成2有提及勞基法議題,但相較日本英國印度不僅比率上落後,且議題也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着重在女性、移民工作者權益,而英國則着重於歐洲的外來工作者權益與勞工環境,印度也致力於兩性工作者平權與勞動狀況,相較臺灣都較爲「照顧勞工」。

黃正忠認爲,投資只看每股盈餘(EPS)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非財務績效的資訊揭露也成爲當今投資人列入考量範圍顯學,許多新框架評估工具開始盛行,如整合性報告(Integrated Reporting)、企業真實價值以及公益投資社會報酬分析(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等,協助企業系統性的整合財務資訊與非財務資訊,或進行非財務資訊的量化、貨幣化管理,以迴應機構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的關切焦點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林泉興(左)認爲,臺灣目前鮮少企業針對氣候變遷的財務風險做量化或情境分析。(圖/記者林昱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