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推綠建築 官員:條件近似德國,有一定本錢

臺灣建築規劃生態池。(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供)

記者徐珍翔臺北報導

韓國首爾的「省下一座核電廠口號喊得漂亮,成績也相當驚人,其中,借鏡德國DGNB標章的綠建築相關計劃更揹負重大目標──2025年要做到亞洲第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組長廖慧燕認爲,韓國緯度與德國相近,節能改善的效益都優於臺灣,確實有一定本錢

問到世界各國推廣綠建築的成效,廖慧燕坦言,德國是她心中的第1名,可惜成功模式並不適用臺灣,她指出,德國電價昂貴,幾乎是臺灣的3倍有餘,光是節能省電的誘因就天差地遠,再者,德國氣溫遠低於臺灣,透過綠建築手法,改善前後的溫差也高於臺灣,「韓國也是一樣道理,都有先天條件上的優勢。」

她進一步說明,室內外溫差越大,保溫效果就越重要,對德國來說,因爲屬寒帶氣候,冬天即使室內有20度,但室外可能是零下10度,要維持這30度的溫差,可能得耗費大量暖氣電費;但對臺灣而言,就算夏天再熱,室外35度、室內27度,也只差8度,冬天不開暖氣,室內18度,室外最低也不過10度,溫差小,要維持平衡的電費支出就少。

談到各國綠建築評估系統的優劣高下,廖慧燕說,各氣候區特色都不盡相同,像是美國日本加拿大可能重視保溫,但對臺灣來說,通風遮陽反而更重要,因爲臺灣溼熱,所以必須阻止陽光直射,只要通風夠好,春天、秋天連空調也不用開,「節能的目標雖然一致,但手法卻完全不同,所以評估內容會不一樣。」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的綠建築評估是全球第1個針對高溼、高熱地區設計的評估系統。

至於各標章的活躍程度,廖慧燕則坦言,美國的LEED標章最成功,「因爲他們的標章由民間推動,多半須要設備輔助,相關廠商自然會用力推廣。」她指出,政府作風強勢通常也有助綠建築推廣,像是中國新加坡,各種政策出爐幾乎不會有反對聲浪,因此發展都相當快速,「中國很敢給誘因,曾聽說有綠建築拿到5,000萬元左右獎勵金;新加坡更厲害,是強制你要做綠建築。」

反觀臺灣,連想知道省電效果都只能用假設的,廖慧燕語帶無奈說,光是想調查臺灣所有綠建築的用電資料,都還要建築物所有權人出具同意書,「我們在臺的600多個綠建築案子,也只有一半願意幫忙。」

▼臺灣綠建築所設太陽能板。(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