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導演登陸「眉角」多 許宬瑋:來就是打仗的

▲曾任電影軍中樂園》副導、《血觀音》表演指導、《嘉年華》執行導演,現定居北京的許宬瑋。(圖/記者蔡浩祥攝)

記者蔡浩祥/北京報導

大陸祭出31項惠臺措施以來,正逐步衝擊臺灣各行各業。其中,影視產業的開放,雖爲臺灣影視從業人員創造不少契機,卻也帶來不少挑戰。電影工作者許宬瑋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坦言,臺灣導演到大陸得適應許多「眉角」,「來就是打仗的,競爭非常激烈」。

許宬瑋曾任電影《軍中樂園》副導、《血觀音》表演指導、《嘉年華》執行導演和《六弄咖啡館製片人,十多年來往返兩岸三地,近年把事業重心轉往大陸,現定居在北京。

「大陸光導演人數,就比臺灣影視從業人員總數還多」,許宬瑋分析,31項惠臺措施開放幅度大,面對大陸電影技術人才海歸派迴流,臺灣導演在大陸面臨競爭非常劇烈,加上大陸資方迴歸理性,「在臺灣沒有作品,根本沒法來大陸」。

談及臺灣影視產業在大陸發展,許宬瑋表示,大陸最早瘋臺灣連續劇偶像劇,尤其瓊瑤系列,後來纔是電影;臺灣廣告以前在大陸也吃得開,但考量到預算、人員問題,大陸在廣告製作上,現不太愛用臺灣導演。

如何看待31項惠臺措施開放臺灣影視從業人員名額?許宬瑋指出,以前是劇組演員最多五個名額,現是完全開放,某種程度確實是優惠政策;臺灣導演到大陸,儘可能「接地氣」是進入大陸市場的第一步。

上海電影大師交流學員熱烈參與討論 。(圖/記者魏有德攝)

許宬瑋表示,臺灣有能力人脈的導演,大多在31項惠臺措施出臺前就到大陸;反觀新進導演礙於知名度、作品,面對大陸影視產業各種「眉角」,包括劇本、執行、角色定位、拍攝節奏,往往放不太開,「畢竟兩岸同業在問題思考邏輯上,仍有些差距」。

至於「眉角」爲何?許宬瑋坦言,大陸劇比較沒有臺灣導演的創作空間,主要是拍攝時間緊;電影則還有一些,透過導演執導技術來實現。但這只是冰山一角,新進導演之所以放不開,主要還是理想現實間的拉鋸。

許宬瑋認爲,儘管市場競爭劇烈,新進導演若能理解政策,提出符合大陸民衆口味的劇本,一樣有機會前進大陸,「穩紮穩打,練好功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