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泳霖》大陸抗疫差最後一步
大陸將利用這次科技抗疫經驗,加大遠端醫療等投入力度,圖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利用5G雙千兆+遠程CT掃描助手診治。(中新社資料照片)
《紐約時報》近日回顧1年來武漢封城、清零復工、疫苗生產以及應對近期河北新一輪疫情的大陸官方表現與民間評價。作爲自由派媒體,《紐時》報導的字裡行間透出了對威權體制的批判,並不令人意外,但至少透出一個訊息:大陸防疫成績並無「造假」,儘管不認同其處理方式,但對於這個事實,美媒也是心服口服。
去年初的「武漢危機」是對大陸抗疫舉國動員體系的一次錘鍊,此後大陸各省市不僅高效防堵住海外輸入疫情的數波攻擊,還形成了「常態化+精準化」疫情防控模式。以近期最大一波本土疫情河北爲例,由於傳播鏈早就在農村地區散開,確診病例迅速上升,但「拐點」出現在1月15日,當日報告新增90宗後,就進入持續半個月的下降期,直至2月4日起維持多日「零成長」至今。
因河北環繞北京,地理位置重要敏感,故大陸官方應對河北疫情,採取了最全面、最有力的措施,包括迅速組織多輪普篩、主動發現感染者,以及大規模修建方艙安置待觀察民衆,還包括快速公佈中高風險區名單、嚴格限制區域內流動,此外河北省官方一年一度的「兩會」爲此讓路,可見官方明顯吸取了1年前湖北因召開兩會而錯過最佳防疫時機的教訓。
除了河北外,同樣在去年底、今年初出現本土傳播的吉林、黑龍江疫情,也按照類似模式相繼進入「可防可控」的下降期、清零期。儘管過程中時而出現當地社區應急服務跟不上、生活物資短缺等問題,但總體看屬於個別現象,且都在較快時間內得到解決,這說明大陸各級官方對民意訴求的反饋機制同樣存在。
時近中國農曆新年,大陸官方自上而下倡議民衆減少返鄉,獲得了不少城市中產階層家庭的響應,就地過年蔚然成風。同時,大陸國家衛健委和地方政府亦出臺政策要求憑陰性檢測結果作爲「返鄉通行碼」,但在充足篩檢能力保障下,一二線城市與沿海發達省份的外地「打工仔」、農民工也基本能預約上檢測、順利返鄉過年。換言之,今年大陸「春運」規模雖不可避免縮減,但卻保證了安全有序的人員流動,至今未出現因返鄉造成疫情傳播的案例。
由此可見,《紐時》對大陸抗疫成果的基本認同,是有憑有據的,至於《紐時》基於固有意識形態做出的價值批判,在大陸普通民衆看來未免有幾分荒謬無聊。畢竟自去年4月之後,全中國十幾億人中的絕大部分民衆,在並沒有犧牲太多個人自由的情況下,還是過着「如常」的生活,他們在大陸疫情與仍難以平息的海外疫情中,反而更加增強了對大陸自身制度的自信。
主流民意的支持和配合,是大陸官方抗疫走向勝利的堅實後盾,這一點卻是海外輿論忽視或故意不提及的關鍵。大陸各省目前已經完全具備了及時發現新疫情、快速展開普篩、精準切斷傳播鏈的能力,現在就差六至七成的疫苗接種率了。2月6日,第二款陸制科興疫苗被大陸官方批准附條件上市,而第三款康希諾疫苗的三期試驗數據發佈在即,可以預計不久後,大陸將出現國藥、科興、康希諾三款國產疫苗同時大規模施打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