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長許宗力親上火線挺參審:86%民衆要與法官共審

司法院長許宗力,提出民調強調民意在於參審制。(圖/記者吳銘峰攝)

記者吳銘峰/臺北報導

立法院臨時會正在審議《國民參與刑事審判草案》,爲了讓法案順利過關,司法院長許宗力20日親火線召開記者會,公佈司法院最新的民調,認爲有超過86%民衆希望與法官一起決定判決結果,更有9成以上民衆不能接受陪審制漏洞。從民調來看,許宗力強調,絕大多數民衆支持與法官一起討論、判決的「合審合判模式

許宗力表示,從1987年起,推動人民參與審判的制度討論在我國已經超過30年,2017年的司改國是會議更顯示,要讓人民參與審判已是各界共識。他認爲,「是時候踏出第一步,做出制度模式的決定,來回應民衆的高度企盼了,而此次(立法院)臨時會,正是實現人民參與審判理念的珍貴歷史契機。」

他隨即公佈司法院委託「年代民調中心」,在7月10至14日進行電話民意調查。「有超過8成民衆希望審判過程中能有法官在場參與討論,有超過86%的民衆希望與法官一起決定判決結果。」

民調中也針對陪審制出現的「陪審決定不附理由」、「不得上訴」、「僵局陪審團」(陪審團無全體一致共識時,需重組陪審團,整個程序重來一次)等問題,做出迴應。許宗力說,「超過94%的民衆認同人民參與審判後,判決書仍應附理由;97%民衆認同若對判決認定的事實不服氣,應該要有上訴機會;也有超過63%的民衆反對在未達一致決時,審判程序得要重來。」

許宗力最後強調,「沒有最好、最進步的制度,只要能因地制宜,貼近我國的法制土壤,併合乎國民的期待與需求,就是最適合我國的制度。而從民調結果來看,本院所推動的國民法官制,正是現階段最符合民衆期待,最合乎國情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