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出題靈活 以吃湯圓考機率

爲符合疫情規定,昨天中午考生午餐時,用隔板隔開。(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題目相當生活化,以吃湯圓機率,並要考生幫忙茶飲老闆訂出更合理價格行銷策略。國中老師表示,今年數學科「難易適中」,前半段有15題側重單一概念,容易作答,之後許多題目則頗具鑑別度。

考生則普遍覺得數學科中間偏難,選題需要熟悉基礎觀念,不過非選題計算複雜,不少考生直乎難度頗高。

臺北市北投國中老師林柏嘉說,今年數學科題目有15題,集中在前段,僅運用數學基本概念就能作答,計算量低,容易得分;較具挑戰性的題目,多分佈於八、九年級的課程內容,主要是考多個概念之間的連結。

高雄市大仁國中老師廖惠儀說,今年數學科不少題目取材自生活情境,譬如第3題考機率問題,一碗湯圓裡面有口味數量不一樣的湯圓,問撈到花生湯圓的機率是多少?

今年數學科有兩題選擇題,林柏嘉表示,第一題考「數與量」,給了飲料店三種茶飲的價目表,並且說明老闆爲鼓勵自帶容器,因此有折扣,但老闆的定價卻是讓買中杯比買大杯划算,要考生幫忙老闆調整回饋價格,以符合消費者一般的期待,買大杯更划算。

萬里國中許勝雄表示,此次考試完全沒有防疫相關題目,也無時事題,基本上都還是圍繞在數學公式上,除了非選擇最後一組圖形組合完全不會之外,還有考到畢式定理,對國中生來說算是難度較高的題目,這幾題可能會是分判高下關鍵

鷺江國中洪睿軒說,這次考題模擬考簡單些,但最後一題偏難,須計算出角度面積等基本量,辨識度高,有同學因怎麼算都解不出來,出考場後甚至暴哭。

遊姓考生說,非選擇題考幾何及代數等問題,雖觀念不難,也不須運用艱難的公式,但在計算部分要花很多時間,例如計算三角路障的反光面積就要各算出扇形矩形等相關面積再作加總,計算過程繁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