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數學科前12題可拿基本分 碳排、癌症存活率時事入題

臺北市北投國中老師林柏嘉(左)及桃園市平鎮國中老師劉建成(右)解析國中會考數學科試題。(林志成攝)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考了碳排放及不同癌症存活率的問題,考生要有將生活情境或數學情境轉化的能力,才能夠解答。國中老師說,數學科共27題,前12題都是基本題,考生可得基本分,但整份試題具鑑別度、難易適中。

今年數學科有25題選擇題及2題非選擇題,共27題。其中,「數與量」單元有7題、「代數與函數」單元有8題、「幾何」單元有10題、「資料與不確定性」單元有2題。

臺北市北投國中老師林柏嘉說,今年數學科的前12題以單一數學知識概念爲主,需要的計算量低,多數學生一看就可知如何切入解題,從第11題開始出現生活情境題,這個難易度與順序安排,有助於學生降低答題時的焦慮感。

林柏嘉表示,20題之後是較具挑戰性的題目,其中20至23題是幾何題,對考生來說比較不容易作答。這些比較難的題目,學生需要清楚、深入的理解數學概念,方能作答。

桃園市平鎮國中老師劉建成說,今年數學科題目取材生活化,例如第5題考聖誕樹便利貼問題、第13題考螢幕解度問題、第14題考碳排放及第16題考全球氣溫趨勢,兼具生活化與多樣性。

劉建成以第14題碳排放問題爲例,一個人計算搭飛機將產生800公斤碳排放,爲了降低搭機的罪惡感,他上班時從原本自行開車改爲搭公車,而開車每公里產生0.17公斤的碳排放、搭公車每公里產生0.04公斤的碳排放,問他要花費多久的時間纔可以減少800公斤以上的碳排放?這一題考不等式的觀念。

今年數學科也考圖表題,學生需要有看懂圖表的能力。劉建成說,第9題考不同癌症存活率的問題,有4種癌症,列出1、2、3、4期患者3年後的存活率,要學生從這樣的大圖表的資料中回答一些問題。

此外,今年數學科有兩題非選擇題,以第1題爲例,第1小題讓學生比較每日應攝取水果與蛋白質份量的大小關係,第2小題則針對若要將健康飲食餐盤設計成長寬爲16公分、10公分的矩行,其中兩個莒形區塊邊長數字的可能性探討。這一題不難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