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禁入中小學校園 教學亦需戒“電子產品依賴”

中小學生校園裡能不能用手機?近日,教育部再一次給出明確答案: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

在《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確,確有手機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學校要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其實,這些都並非新規,教育部等早在2018年8月就曾對此明確規定。然而,一些地方的落實情況並不好,因此引發的矛盾、衝突也一再發生。尤其是,爲防控疫情,去年居家學習期間,校內外的在線教學大大增加,也助推了中小學生手機的使用。

深層看,相關規定未能落實,也有學校自身的原因。比如,近年來,我國很多中小學在進行教育創新時,都把利用電子產品教學作爲創新的指標,一些教師動不動就佈置電子作業,或要求學生下載某款APP。在此語境下,教育部再次發佈專門規定,無疑頗具現實必要性。

但要將規定落實到位,還需要禁疏結合。比如,“禁”就要賦予學校以及教師依據校規進行處理的權力輿論應爲保障學校處理權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也有賴於學校優化內部管理措施,在處理過程中避免因簡單粗暴而激化矛盾。“疏”則是在做好管理的基礎上,爲學生提供細緻到位的服務工作,併科學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與此同時,學校也應盡力滿足學生使用通訊工具的需求。

對此,教育部此次通知已給出較細緻的解決路徑,接下來就需要學校有系統治理思維,從育人角度出發,在聽取家長和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訂剛柔兼備的管理規定,同時也要消除某些教學觀念誤區,不能把教育現代化簡單視爲要利用電子產品教學,而要更重視教育品質,更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熊丙奇(教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