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友善社區 今年將擴大至每縣市至少1處
失智者在餐廳常見狀況。(國健署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失智者在商店常見狀況。(國健署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臺灣約有28萬名失智症患者,而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失智者,絕大多數都住在家中。國健署2018年起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計劃」,今年將擴大至每個縣市至少1處。因失智者在社區最容易接觸保全、早餐店及賣場人員,爲協助失智者有尊嚴地過生活,國健署推出3支影片,提醒工作人員已主動詢問、提供選擇、安撫情緒3方式,打造失智保護網。
根據2016年統計,我國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失智者約有5萬人,其中8成5居住在家中,且76.2%有外出頻率。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社區中的失智症患者,最容易接觸到3種場域的人,包括社區大樓保全、早餐店、大賣場的工作人員,必須透過主動關懷、幫助選擇、安撫情緒3個小撇步守護失智者。
一位社區中的賣場店員表示,曾有位來購物的老太太,漫無目的地在購物區徘徊,且重複選購過多且相同的商品,因回想起當時賣場舉辦失智講座所教導的內容,意會到老太太可能是失智症患者,便主動協助購物與結帳,與警方一起幫助她回家。另有一名保全人員指出,曾接獲住戶通報指出有人在社區內徘徊,上前瞭解狀況後發現對方可能是從住家跑出來的失智者,調出住戶資料後,成功聯繫上對方的兒子,對方也爲此表達感謝。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一線的人員接觸的客人形形色色,很容易發現異狀,若遇到疑似失智症患者,應主動詢問,降低焦慮感。早期或輕度失智障者,可能會有思緒或說話中斷、忘詞等狀況,但不至於無法處理日常生活,職場的員工可以透過提供選擇,來幫顧客完成任務,降低他們的挫折感。另外,失智症者可能因爲短期記憶缺失,導致出現重複的行爲,這時候不要急着糾正,只要用穩定的口氣安撫情緒,減輕衝突的同時也緩解焦慮。
爲協助建置友善的場域,國健署2018年度起與地方政府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計劃,結合各地方資源辦理職業訓練,提升各個場域對失智者的認知。羅素英表,截至去年爲止,國健署已在9個縣市推動10處友善社區的建置,超過6.6萬名失智友善天使、超過5500家失智友善組織,今年將擴大至每縣市至少1處友善社區,新增3萬名友善天使,多招募1200家失智友善組織。
王英偉表示,失智友善的標誌時兩隻手在左右,愛心在中間,民衆若身爲失智者家屬,必須尊重失智者的自主權,同時給予愛心。失智者須啊唷社會的參與,一起協助,推動友善社區,讓他們有尊嚴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