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經濟系主任:臺人薪水太低 對痛苦指數更「有感」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由於失業率攀升、物價持續飆漲,主計總處最新資料顯示,7月人民「痛苦指數」恐飆破6%。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賙濟19日表示,臺灣由於長期薪水普遍太低,對於「痛苦指數」會更有感。同樣的痛苦指數,會因爲當地經濟結構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問題與感受。痛苦指數是根據一地失業率加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所計算出來的指標,用以量化居民對生活品質的不滿程度

臺灣人薪水不成長,更感痛苦。(圖/記者黃鬱棋攝)

賙濟表示,根據主計處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2年6月失業率爲4.21%,消費者物價指數爲1.77%,痛苦指數則是5.98;預估7月的痛苦指數公佈時,會因爲學生畢業求職以及颱風因素影響而破6。

比起2008年金融海嘯,臺灣目前的失業率還不算太高,賙濟表示在這部份還不必太擔心,反而要小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持續上升。由於4月以來,民衆政府油電雙漲、開徵證所稅等政策嚇到,加上接下來7、8月臺風來襲,造成農作損失菜價上揚,而國際物料也不斷上漲,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還會持續攀升,人民痛苦則加重。

由於歐債危機帶衰了全球的經濟景氣,包括美、中等國都一片愁雲慘霧,加上臺灣經濟結構特別敏感,更容易受到他國牽動,民衆薪水也長年下來不太成長,導致臺灣人對痛苦指數特別「有感」。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