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心臟病風險增2倍 5大致病因素...跟「年紀」也有關!

▲失眠心臟病風險增2倍,5大致病因素...跟「年紀」也有關!(圖/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越來越多人飽受睡眠問題之苦。身心醫師表示,睡不好除了會造成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外,發生心臟病的可能性也是一般人2倍。而導致失眠的原因,排除「原發性失眠」外,年紀、用藥等5大因素,都有不小影響

振興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在成長階段青少年,睡眠時間約需9小時,而一般成年人所需睡眠時間爲6至8小時。65歲以上銀髮族所需睡眠時間雖與成人無異,卻有難以入睡、早醒等困擾,呼籲年長者可以減少午睡時間,晚間才容易進入深層睡眠。若爲頻繁如廁導致睡眠中斷,則可能是攝護腺泌尿系統出問題,應儘早到醫院檢查

許多民衆失眠時,都會服用安眠藥助眠,但袁瑋提醒,失眠只是情緒疾患症狀之一,「焦慮症、憂鬱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失眠,躁症患者也睡不着卻仍精力旺盛。」靠安眠藥助眠只是治標不治本,應請身心內科或精神科醫師評估,治療根本原因

▲醫師表示,焦慮症、憂鬱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失眠。(圖/示意圖/pixabay)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因睡覺缺氧,導致白天昏沈嗜睡、頭痛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若放任不理,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失智症機率也是一般人2倍。袁偉提到,肥胖、打呼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重要致病因子,有困擾的民衆可在睡覺時配戴正壓呼吸器,或經評估透過手術改善症狀。

除了上述致病因子外,藥物可能導致失眠發生。袁瑋表示,臨牀上經常見到民衆在服用鈣離子阻斷劑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抗憂鬱劑、利他能、尼古丁貼片等藥物後導致失眠,此時就會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換藥

最後,袁瑋提到,目前失眠治療主要分藥物與非藥物兩大方向前者包括安眠藥、肌肉鬆弛劑、某些低劑量抗憂鬱劑等,與醫師討論使用才能減少副作用依賴性產生。非藥物治療則是從改變生活習慣運動照光治療着手。年長者若爲早睡早醒,除了減少午睡時間外,也可在傍晚曬太陽延後生理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