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自走炮軍售喊停的警訊(呂志翔)

M109A6 自走炮。(摘自美國陸軍官網)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在國會承諾,他會確保美國對臺軍售簡化、縮短交付時程,使臺灣能取得自衛所需武器。布林肯的承諾言猶在耳,近日就傳出拜登政府第一件對臺軍售案M109A6自走炮,國務院已通知喊停;我國防部也證實,因生產線排擠,美方告知最快於2026年後方可交運,將持續與美方溝通協調。

在臺灣整體防衛規畫中,美國的安全承諾及提供充分防衛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支柱,目前仍不知40輛M109A6、價值7.5億美元軍售案喊卡是否爲個案,但可確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漣漪效應已波及臺灣,執政當局如仍抱持臺灣與烏克蘭本質不同的僥倖、偏安心態,將成爲臺灣安全的重大隱憂。

事實上,多位美國議員最近就高度關切對臺軍售交貨延宕的問題,布林肯除了做出相關承諾外,並指出,美國曆屆政府皆致力履行協助臺灣自我防衛的承諾,自2017年來,美對臺軍售總額達180億美元(約新臺幣5300億元),另有約25億美元的直接商售案,他也定期批准對臺軍售。

據權威《國防新聞》最新報導,自2019年以來,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人員短缺與運送延遲問題,美國目前尚未交付的對臺軍售項目已累積達142億美元,項目包括F16戰機、愛國者飛彈系統替換零組件、刺針飛彈、MK-48 AT重型魚雷、M109A6自走炮、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RGM-84L-4魚叉II型地面發射飛彈、距外攻陸飛彈等。國內媒體也報導,原規畫今年交貨的刺針飛彈也可能延後。如再加上俄烏戰爭因素,整體情況並不樂觀。

在俄烏戰爭中,美國領導的北約組織並未派遣軍隊,而是透過提供大量軍事物質、武器系統、情報資訊及軍事顧問協助烏克蘭,單是美國的軍事援助已達37億美元。拜登政府最近更向國會提出高達330億美元,涵蓋安全、經濟及人道層面的長程援助計劃,軍事方面包括提供額外的火炮、裝甲車、反裝甲及防空能力,加速強化網路作戰與先進防空系統。

由於烏克蘭經驗,拜登政府現在更強調提供臺灣充分防禦能力,及臺灣應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進行後備軍力改革,加強成本效益高、具活動性、致命性與韌性的系統,也就是說,除了美國的安全承諾與武器裝備外,臺灣應比照烏克蘭,以更堅強的意志承擔起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這是臺灣必須面對的嚴酷挑戰。

但在現實面,美國無法同時應付中共與俄羅斯兩條戰線,俄烏戰爭就產生了武器來源的排擠效應,臺灣很可能首當其衝。國防部指出,考量臺澎防衛作戰精準打擊的火力需求,已協同美方研採精進替代方案,以符合作戰實需求,但此思維仍侷限於武器供應層面,忽略了當前美臺軍事合作規模與層次已不足因應臺海現況。

無論「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類比是否適當,臺海軍力失衡,臺灣安全不能完全依賴美國保護傘已是不能否認的事實,自走炮軍售案叫停就是早期警訊,絕不能等閒視之。(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