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孤立的臺灣比烏克蘭更不利(呂志翔)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宣佈承認烏克蘭東部2個分離主義共和國爲獨立實體,並且分別和2國簽署條約,外媒指這代表俄羅斯取得在這2個區域建立軍事基地的權利。圖爲2015年一名親俄份子在頓內茨克升起俄羅斯國旗的畫面。(資料照/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丁21日簽署命令,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爲獨立國家,並下令俄軍在兩地執行「維和」任務;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第一時間發表全國演說,定調俄羅斯的行動爲「侵犯我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並排除在領土上妥協的可能性。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外交努力已消耗殆盡,二次大戰以來歐陸最嚴重的軍事侵略一觸即發。
自去年底以來,烏克蘭就戰雲密佈,雖經各國外交斡旋,軍事對峙未曾緩和,普丁最新決策等同宣告烏克蘭危機升高爲戰爭危機,能否避免一場生靈塗炭的戰亂將是全球關注焦點,但整體局勢發展誠如英國首相強森所言,是「十分不祥的預兆」和「非常黑暗的跡象」。
由於烏克蘭不是「北約組織」(NATO)會員國,美國與主要歐洲國家都明確表示不會派兵馳援,但提供大量武器裝備、軍事物資、訓練等協助。美、德、法等國更居間奔走,試圖化解危機。拜登政府表達了強硬立場,揚言俄羅斯若出兵將會付出「最嚴重的代價」,他並打破慣例,主動與NATO盟邦分享極機密的關鍵情資,透過媒體公諸於世,「暴露」普丁的野心與手段,對凝聚西方國家團結,強化美國國內及國際支持,發揮積極作用。
烏克蘭與臺灣距離遙遠,兩國情勢不盡相同,但許多國際媒體及學者專家都關切中共領袖習近平可能會仿效「普丁模式」,以軍事威脅手段,在阻絕美國軍事幹預之下,達到統一臺灣的目標。對此,各方見解不同,樂觀者以爲,臺灣有臺海屏障、位居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樞紐、美國的安全承諾等因素,美國不會坐視中共侵略。
悲觀之士則指出,美國對俄羅斯明目張膽的侵略都按兵不動,又對臺堅持「戰略模糊」,要如何奢望美國出兵保臺。更進一步分析,拜登的外交政策以全面嚇阻中國爲最高原則,歐洲其次,這個設計有其矛盾性,烏克蘭危機更驗證了美國無法同時因應兩條戰線;穩定與俄羅斯關係,專注對付中共的想法更是天真。
臺灣比烏克蘭最不利的因素在於,因缺乏國際承認、安全協約,臺灣處於高度孤立局面。即使支持堅若磐石的美國也不承認臺灣爲主權國家,美臺領導階層缺乏直接溝通管道,軍事合作極爲有限,無法聯合作戰,當臺海發生危機,這些不利因素都將影響應變能力,而臺美對此顯然並未充分準備。
烏克蘭軍力難以抵抗俄羅斯的武裝攻擊,但得到NATO、歐盟等區域安全機制與組織的充分同情與支持。反觀印太地區沒有類似NATO的組織,區域內國家都不承認臺灣,與臺灣沒有深層外交、政治接觸,更不希望在美中對抗及兩岸關係中選邊,因此,除了美、日,當臺海有事,臺灣可得到的國際奧援可能很有限。
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面對中共武力威脅,臺灣絕不會在壓力脅迫下屈服。但這些慷慨激昂的話術絲毫無助於改善臺灣的安全及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