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周處需要小紅書(葉家興)

電影《周處除三害》。(圖/中時資料照)

今年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考試中,出現了關於去年上映的電影《周處除三害》題目。當時是1月底,電影已下檔,總票房不算出色,僅有不及5000萬新臺幣的成績。雖獲金馬獎7項提名,但也僅獲得1項技術類的獎項。

總體而言,《周處除三害》在臺灣不算是叫好叫座的電影。誰知1個多月後,電影在中國大陸春節後的「冷門」檔期推出,竟跌破眼鏡大爆黑馬。在製片方沒特別宣傳的情況下,短短3日就衝上單日票房冠軍,並連續十幾天穩坐第一寶座。從剛開始少得可憐的排片率,不斷被各影院加碼再加碼,上映3日票房破1億人民幣,24日破6億人民幣!在幾部春節檔賀歲大片及好萊塢《沙丘2》、動畫片《功夫熊貓4》等強力競爭者的夾擊中脫穎而出,顯得難能可貴。電影仍在大陸各大城市熱映,擴散到三、四線城市仍不斷掀起漣漪,反應持續熱烈,已有排片方預料電影可能會持續上映至4月底。

電影《周處除三害》簡介就像是普通的黑幫片:亡命天涯的槍擊犯陳桂林,誤信醫師之言以爲自己身罹絕症。在醫師勸說自首後,因爲不希望自己死後被別人遺忘,決定以惡制惡,追殺排名在他之前的二大通緝要犯。透過驚心動魄的暴力,陳桂林成功解決榜二的黑道老大「香港仔」及榜一的邪教教主「尊者」後,投案自首並接受槍決伏法。

在臺灣這光怪陸離的電影市場,黑道火拚及邪教禍害場面已經難以激起本地觀衆的觀影熱忱。即使電影藉由「迷因」(meme)創作,加入佛教的貪、嗔、癡和其對應的鴿、蛇、豬元素,也沒激起太多波瀾。然而到了大陸市場卻逆襲成功,以低成本製作片一躍成爲3月檔期的票房最佳電影。連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都在記者會提到此片:「兩岸同胞同文同種,特別容易共情共鳴。」「希望兩岸的影視界進一步加強合作,攜手創作更多影視作品,豐富兩岸民衆的業餘生活。」

許多大陸觀衆以「爽片」稱《周處除三害》,其中最令人震撼的畫面,莫過於陳桂林在解決教主「尊者」之後,還一槍一槍把邪教信衆爆頭式處決的畫面。這場景被許多視頻主惡搞爲「加班梗」、「相親梗」的短視頻。也印證學測題目說明提到的:「迷因是文化傳遞的微型單位,經由模仿、複製、改作,承載片段資訊或觀點,透過語文、圖片或影音等型態流傳,帶來影響。」《世說新語》裡周處的故事被臺灣電影改寫,而電影又被無數大陸網友改編爲抒發心聲的短視頻,形成迷因的再創作。

傳說裡的周處幡然悔悟,改過自新,其後還官至御史中丞。然而電影的陳桂林一死,故事也就結束了。如果陳桂林可以重頭開始,他可以聽誰的勸呢?

從「記錄美好生活」開始,小紅書幾乎是純中國大陸網友使用的社交軟體。然而隨着愈來愈多海外華人的融入,小紅書口號已經變成「找到全世界的好東西」。在日前《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小紅書的獨特應用場景「#聽勸」,已經成爲廣受美國甚至全球年輕人喜愛的功能。

成千上萬不懂中文的年輕人涌入小紅書,因爲他們受夠其他平臺的虛假讚美或公然羞辱。從髮型、化妝、旅遊、生活方式、甚至文化品味,愈來愈多西方人透過舉起簡體中文「聽勸」照片,發文並得到「直率且有幫助」的建議。在5億次以上的#tingquan瀏覽量後,《華爾街日報》終於注意到了這個風潮。

明明就是類似Instagram或Reddit的社羣功能,甚至臉書或TikTok(海外版抖音)也都存在類似的網友互動模式,爲什麼這麼多不懂中文的人要進入這個以中文用戶爲主的社交平臺?

其他平臺要不就是充滿禮貌性的「你很好,你超棒」評論,要不就是充斥「種族主義傷害和身材羞辱」,認真尋求意見的網友只能另闢蹊徑。而小紅書的社羣文化:真心、誠懇、直白的反饋,正是他們需要的生活聖經。

科技應用、功能模式容易複製,但誠實而友善的文化難以複製,真誠的社羣良心氛圍也難以創造。如果陳桂林能夠重頭開始,他一定也會想從小紅書社羣裡得到中肯的生活建議。

臺灣電影在中國大陸獲得迷因般的擴散,中文的社交媒體在全球年輕人中掀起風潮。海峽兩岸、甚至太平洋兩岸,不也是合則兩利的共同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