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中G2新模式浮出水面(蘇泳霖)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在天津會見美國副國務卿雪蔓。(摘自大陸外交部官網)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雪蔓的天津之行,依然延續了3月阿拉斯加會談的脣槍舌劍,輿論多半對此次會談的成果不樂觀。但實質上,雙方不僅達成了不少重要共識,還在行動上協調一致。經過半年的摸索,拜登政府雖在口頭上對大陸日趨強硬,卻似乎在行動上接受了與北京共治全球事務的G2模式。

何以見得?雪蔓與大陸外長王毅、副外長謝鋒會後短短兩天之內,一系列牽動全球地緣政治的格局、觸及美中核心戰略利益的「大動作」連續出現,露出了真相本質。先是7月27日南北韓恢復了中斷超過1年的通訊,並公開證實雙方領導人已互致親筆信;再是28日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團訪問天津與王毅會談,會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予以正面評價;同日,臺積電南京廠28奈米制程擴產獲得投審會拍板放行,據稱美方在考量美商需求後態度轉變,不再反對。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背後,都浮現出當前國際政治中的3個最棘手的問題:兩韓、阿富汗和臺海,都有賴於美中兩國高層的共識和協作。朝鮮半島的僵局在過去幾年曾因美朝、兩韓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而出現曙光,事實上卻是川普的不按常理出牌所營造的幻覺,最近1年兩韓關係急轉直下,此次恢復溝通可謂重要轉折,標誌着拜登上任後與中方取得共識,力促兩韓關係重回正軌。

阿富汗內戰因拜登的撤軍計劃而日漸加劇,整個國家已瀕臨崩潰邊緣。對拜登政府而言,阿富汗局勢的穩定與否關係到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和影響力;對北京來說,阿富汗內戰更直接危害到新疆安全,故從此次北京高規格接待塔利班以及相關表態可以看出,美國有求於中國向塔利班施加影響,中國亦希望透過塔利班化解邊疆的安全風險,而塔利班則藉助與中方的關係,對內塑造統治正當性。三方形成一個正向需求循環,而循環之所以得到貫通,「臨門一腳」很可能就是雪蔓與中方的會談。

最後看臺海情勢。儘管北京多次強調「臺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但由於西方對大陸崛起的提防不斷升溫,凸顯出國際因素日益介入、影響臺海的現實。而在其中,科技因素在臺海情勢中的權重,近年來正在逐漸受到各方重視,最典型的議題莫過於對臺積電核心技術的關切,以及背後美中科技戰的主軸。

天津會談中,雪蔓重申了美國堅持一中政策、不支持臺獨的基本立場,陸方在涉臺表述中使用了「一中新三段論」的部分內容,即「兩岸雖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既沒有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也沒有提及「中國必然統一、也必須統一」等近年來新出現的強勢言論。這說明大陸向美方澄清兩岸立場還是迴歸到「九二共識」,而美方顯然對此有所迴應,會後立即同意臺積電在大陸擴產便是明證,折射出美中不僅不願脫鉤,還希望臺灣扮演「掛鉤」角色的考量。

美中就新冠溯源的口水戰愈演愈烈,這只不過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且服務於各自內宣的策略。近期美中就多個敏感議題達成積極成果,促成實質進展,說明雙方關係已經渡過「築底期」,重新尋求全球事務的相互支持,一種鬥爭與合作並軌的G2新模式正在浮出水面。(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