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國旅崩盤 癥結在兩岸關係(沈迺訓)

墾丁國家公園發佈的影片,大量陽傘插在沙灘中,且現場完全沒有遊客。(圖/翻攝自墾丁國家公園臉書)

賴清德選前拋出「觀光立國 世界臺灣」政見,喊話2030年之前讓觀光產業成爲兆元產業。言猶在耳,近日卻屢傳國旅崩盤,墾丁暑假旺季不旺,臺東熱氣球嘉年華遊客減半,攤商哀喊「球比人多」,亦不乏旅館拋售、飯店歇業。同時,官方統計截至5月出入境旅客人數揭露嚴重逆差,670萬人次出國,僅324萬人次來臺,差距一倍;去年國人出國旅遊總支出7134億,外國旅客來臺消費僅2698億,逆差達4436億破歷史紀錄。重重打臉賴總統的觀光政策,無疑已成首個跳票的政見。

衆所皆知,來臺旅遊人數不振的主因是陸客銳減。以今年而言,324萬人次入境旅客,來自大陸至5月爲止僅約15.7萬人,佔比4.8%,對比2014年同期陸客來臺人數418.4萬,佔比4成,差距之大可謂雪崩下滑。

更可議者,中國大陸官方統計今年上半年外國人入境者,比去年同期增長152.7%。入境增長遠超過臺灣不說,就連出國旅遊人次也快速成長,2023年出境遊人次爲8700萬人次,預測2024一整年將達1.3億人次。讓臺灣觀光業者難以接受的是,大陸官方問卷顯示,臺灣仍是大陸民衆有意旅遊的前五大目的地。

對比1.3億的出境旅遊商機,去年入境臺灣陸客僅22.6萬人,今年至5月止僅15.7萬,觀光業者豈能不大呼失望?結果,卻只見賴總統持續重申在對等、尊嚴及互惠原則下歡迎中國朋友來臺旅遊,6月底還將中港澳的旅遊警示列爲橙色。種種作爲,對國旅產業是雪上加霜。

其實,連政府官員也承認,今年來臺旅遊觀光的人次原先設定爲1200萬,所以在不久前下修到千萬人次,理由是由於大陸旅客來臺的進程不如預期,遠低於原估計的每年200萬至250萬的目標。可以想見,倘若賴政府遲遲不肯與對岸進行破冰和解,不僅250萬目標值無可能實現,就連年度破千萬人次來臺的目標也遙遙無期,更遑論是1200萬人次來臺的吹牛話術。

賴清德在就任後不久就風風火火成立3個府內委員會「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但從屢傳國旅崩盤噩耗的當下看來,上述委員會成立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遠不如改善兩岸關係。賴政府與其自我標榜新政,倒不如優先設立「兩岸和平委員會」;再不濟,也可設立「搶救國旅觀光委員會」做點實事,至差也能起到安撫觀光產業從業人員的心理效果。

反之,政府若持續坐觀國旅崩盤,任由政見跳票,民意反彈將是必然。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