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朱立倫下臺 剛好而已(沈迺訓)

國民黨17日舉行「侯康配」敗選後首次中常會,黨主席朱立倫(左)致詞強調,對於難得贏來的國民黨團結,禁不起再次對立,國民黨必須不斷改革,年輕化的腳步不能停止,會堅定奮戰到任期結束。(陳怡誠攝)

此次大選,國民黨不僅親手奉送民進黨完成長期執政江山,更無力在立院自力過半,在權力監督制衡的運作上完全陷入被動,還要千拜託萬拜託與情緒勒索的兩面手法,威逼民衆黨成全立院「藍白合」,纔有機會取得那寶貴的權力資源;萬一民衆黨不合作,則國民黨等於只是多了14席的「陽春立委」。

如此「成績」居然還有人吹捧,重走過去國民黨鞏固領導核心的醬缸文化老路,打壓那僅剩不多的黨內勸進朱立倫下臺的微弱聲音。如此做法,只會加速國民黨與社會主流思維的脫節,更可能直接奉送賴清德連任、柯文哲下次選成老二,而國民黨正式成爲老三的難堪局面。

客觀評價朱立倫任上的選舉表現,不能說完全無功,確實在2022讓國民黨在地方有所斬獲。彼時民進黨身陷疫情困局,加以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丑聞成爲帶動社會反綠氛圍的導火線;而朱是在此基礎上適當提名縣市長人選才有如此成果,換言之,是朱立倫打了一場漂亮的「順風球」。

時間到了2024的總統大選佈局,則完全暴露了朱立倫的能力侷限。許多挺朱人士拿得出手的理由就是那14席立委的進步成果,但他們不敢講也不好意思說的是,正是朱立倫的師心自用與戰略誤判,導致國民黨不僅在黨內初選未能提出最強人選,更讓國民黨深陷堅持走藍白整合此一錯誤路線的泥淖。最後,不僅沒辦法用國民黨最好人選的產生,直接邊緣化柯文哲形成提前棄保的選前形勢;更導致柯文哲得以從中拖延破壞掉對國民黨最有利的選戰節奏,只能在登記前最後一刻草草推出趙少康,尋求堅壁清野鞏固基本盤的戰略劣勢,更別奢談操作棄保成功的可能。

讓國民黨近一年來進退失據,從下架民進黨6成民意的順風球賽局,打到逆風球的選戰操盤手不是別人,正是朱立倫本人,如今朱本人何來顏面逃避敗選究責的歷史責任?

試問還在挺朱的保皇派,如果增加14席就不用負責,那2000年的李登輝爲何要被逼下臺?2004年連宋落選後,黨內照樣有人暗中運作逼宮連戰下臺。當時國民黨都還是堂堂國會過半政黨或真正的第一大黨,尚且有人要求主事者負起政治責任,用下臺的政治行動爲國民黨換來前進改革的社會正面形象。

反觀如今的國民黨,自己親手養大柯文哲這個的政治對手,在柯文哲註定還有攪亂政局4年甚至8年的現實下,國民黨不僅往後重新拿回總統無望,想要在國會過半也極其困難。而說穿了,國民黨增加的14席立委,不過就是柯文哲操作藍綠不過半、白營成爲關鍵少數的成功案例,國民黨人豈能唾面自乾、沾沾自喜認爲是自己的努力成功?

這14席立委多來自於中北部與不分區,國民黨人必須捫心自問,如果柯文哲此次就採取大量提名策略,國民黨在三黨競爭下,立委席次是會增加還是減少?而柯文哲在這次選戰中羽翼已成,未來國民黨還能指望柯不選或藍白合?更不要說國民黨躲不掉直面民衆黨在區域立委選區大量提名的艱困挑戰了!結果國民黨人還好意思拿增加14席「陽春立委」當成果展示,豈不作笑世人?

英明如諸葛亮,在初次北伐取得連下三郡戰果,退師時還能遷回數千魏民充實戶口。如此成功的戰略規劃,尚須因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兵敗的嚴重戰術錯誤負上政治責任,向劉禪請罪自貶三級,從丞相貶爲右將軍行丞相事。朱實當以亮爲師。

說穿了,如今在支撐朱立倫不下臺的基本面,正是他擔任黨主席任內與選戰期間將期能掌握的資源利益「廣施恩澤」下的既得利益者,正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利益結構讓黨內要嘛袒護、要嘛噤聲,妨礙了國民黨必須要壯士斷腕的政治決心。

如今的國民黨除了大破大立進行改革,先從忍痛用「公子獻頭」讓黨主席辭職負起政治責任,並重新尋求以年輕族羣爲主的社會期待,已經無路可退。否則只要持續三黨並立的局面,以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已經多次證明無法動員多數的人民支持窘境下,想贏得總統無望,立委自立過半同樣渺茫。

如此積重難返的局面,整個國民黨卻是拒絕面對,還嘗試把敗選原因推給民衆黨。不禁要問,難道在野只有國民黨可以選總統?國民黨豈能繼續自大顢頇下去?

只能說,朱立倫如果能下臺,那不僅是體面了朱自己,也體面了國民黨。如果朱堅不下臺,近則,朱必須保佑2026年還能夠維持地方大選席次不衰退的高基期;遠則,朱很可能在4年或8年後國民黨被確定無力當選總統、立院過半的情況下,重新被追究歷史責任,屆時的朱立倫將坐實了黨史中的名教罪人,豈不悲哉?

(作者爲前高雄市政府勞工局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