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迺訓快評》看看兩韓 想想兩岸

2022年北京冬奧。(觀察者網)

體育署原在上月28日宣佈將不出席開閉幕典禮,不到一週的時間出現政策大逆轉,宣佈仍將派員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開閉幕式。儘管決策頗爲突兀,但我方最終決定「行禮如儀」,仍可視爲對當前冰凍許久的兩岸關係,伸出理性實務的橄欖枝,值得觀察蔡政府任期末了階段是否將有更多善意展現。

儘管體育署原先宣稱不出席的原因是考量航班抵達時間與疫情等因素,但如今卻又改口是應國際奧會要求,遵照奧林匹克憲章履行參與奧運會的責任而前往。疫情考量也好,國際奧會要求也罷,其實都是託詞,其動機仍不脫爲政治目的服務,亦即憂慮對岸將趁冬奧主場優勢,以乖離奧會模式的差別對待讓臺灣穿小鞋。

我方擔憂不能說沒有道理,畢竟在體育署宣稱不出席之前兩天,國臺辦方纔以「中國臺北」名稱介紹我方代表團一行17人已註冊報名參加北京冬奧會。對我方而言,「中國臺北」不僅不符合奧會模式的參與對待,在政治上更是明顯的打壓矮化,不管藍綠誰執政都不可能接受如此說法。

但平心而論,國臺辦在其國內宣稱我方是「中國臺灣」、「中國臺北」,與我方官方與媒體宣稱我方爲「中華隊」、「臺灣隊」是一樣的道理,本質上求的是符合各自對內統治的必要,某種程度我們都必須承認「中華隊」、「臺灣隊」的名稱似乎也不符合奧會模式,因此政治宣傳上的各取所需完成後,回到雙方當年的政治妥協點「中華臺北」纔是正辦。

選在美國帶頭外交抵制冬奧、親美西方國家至今仍未表態積極出席之際,我方中華臺北隊決定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開閉幕式,其形式與實質意義均有爲兩岸關係設下停損點的作用,尤其是近幾年民進黨執政期間罕見的舉動,後續效應有待國人關注。

借鏡與兩岸分治同樣是二戰遺緒的兩韓關係,南韓總統文在寅在今年的新年祝詞中,表現出努力推動赴北京出席冬奧意願及簽署《終戰宣言》,以實現兩韓和平制度化,如此精神是否還存在於兩岸官方?

兩韓嘗試藉包括此次冬奧在內的國際運動場合,讓屬於朝鮮半島共同意志的非國旗「半島旗」飄揚會場,讓兩韓運動員共同進場,讓頒獎儀式播放着朝鮮族民歌《阿里郎》。看看兩韓這些突破「奧會模式」的作法,比起兩岸至今還在糾結平等尊卑情節,各自對內宣稱是「中國臺北」、「臺灣隊」的精神勝利,兩韓作法更顯理性務實,值得兩岸深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