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上海風」曾襲捲臺灣──中國謀略(十三)

1999年,上海風貌。(新華社

「上海風」曾襲捲臺灣

爲什麼99年只鎖定上海?因爲此時的臺灣正在流行「上海風」,一週竟有三家電視臺在暢談上海,甚至有一檔節目還開闢專欄,由上海人一天教講一句上海話,這個穿着「十里洋場時期旗袍、操着一口流利吳儂軟語」的女子,也因此走紅了好一陣子,此人即爲與已故諧星倪敏然自殺有關的夏禕。

再加上有人出了一本書專門敘述他在上海的精彩生活經驗及開火鍋店發家致富的過程,此人叫陳彬。於是更多人對紙醉金迷的上海充滿好奇、嚮往甚至躍躍欲試。

對我而言,則是考慮臺灣的政爭已不可調和,且勢必愈演愈烈,前景實在不敢樂觀。我當時常講一句話:留守臺灣是等死,走出臺灣是找死,找死不一定找得到死,等死卻一定等得到。

那個時候(1999年)的心境與1992年意欲成立「跨境機構」的雄心壯志不可同日而語,已從妄圖壯大、發展,萎縮至生存考慮,內心之悲涼難與人言

當然並非只有我身處在那個狀態,而是多數人都感同身受」從考察團啓程日開始與結束的團員表現,就能明白其中差異

重回小學生勤做筆記

約訪拜會單位時告知應有50人到場,結果一個不少,甚至還多了(有人把他已在上海的臺商朋友也帶上了);簡報進行時,各個振筆疾書,宛如小學生聽講,結束時還把官員團團圍住,既「套近乎」也追問演講細節。K房不去了,晚餐也自行料理了(「設宴款待」則反過來變成是邀請官員出席),整個過程堪稱「一九開」--九分考察,一分玩耍。而所謂的「玩耍」其實就是風景參觀遊覽

讓我感慨萬千、感觸良多的是,7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總統的兩屆任期都還沒結束呢,兩岸翻天覆地的變化、剛好相反之走勢,莫不讓人膽戰心驚與捶胸頓足,只能說命運弄人至此,徒呼負負亦無可奈何。

從2000年初阿扁當選那天,下定決心離開臺灣迄今,我在中國大陸整整停駐了20年,看盡無數臺商進進出出,有成功,有失敗,有半死不活,有紅紅火火;在長期與臺商互動的過程中,許多人動輒爲當地人文明、不禮貌言行,氣得夠嗆,而我總是好言安慰他們:我們爲何而來?如果本地人也跟我們一樣有相同的視野價值觀判斷力,乃至文明、講禮貌,我們反而要擔心了,因爲他們跟我們一樣進步了,那麼我們還有競爭優勢嗎?所以當我們走在路上看到還有人在闖紅燈、吐痰、插隊……等「野蠻人」行爲,應該感到高興與釋懷

那麼現在又是什麼情況呢?不文明的人長大了,越來越懂禮貌,闖紅燈也知道看看有沒有警察在?至少「與時俱進」了;而臺商呢?「死的死」、「逃的逃」(請用臺語發音),越來越多「結束營業」回去,越來越多爲了找工作的青年臺勞蜂擁進來。大陸人走在前途燦爛、充滿機遇挑戰一帶一路,臺灣人則走上不知方向、坑坑窪窪的絕路。

尤其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在政黨惡鬥綠營操弄之下,臺灣最美麗的風景,不再是人,兩岸只差同胞相殘、兵戎相見矣,該哭?該笑?我不知道,你知道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