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毛澤東善閱讀 以史爲鏡(歐陽聖恩)

毛澤東在中南海的會客室、辦公室及閱讀過的部分書籍。(新華社)

毛澤東191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沒有高學歷、僞學位,也不是含金湯匙出生,他強調「槍桿子裡出政權」,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9年10月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爲中共最高領導人。

毛喜讀史籍與古典文學

毛曾在北大圖書館工作,閱書極多,因爲英法文程度不夠,無法通過口試到法國唸書。然而他酷愛學習和閱讀,尤其喜愛歷史書籍,但是對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戶宅餞崔使君序》、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的批註和評議,卻屬對古典文學作品的評價;因爲中國曆來有「文史結合」的傳統,彼此有難以分割的淵源,筆者退休後繼續閱讀筆耕也妄稱文史工作者。

因爲有豐富歷史常識,在演講、談話時給人印象深刻,他曾舉《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指出:項羽拒絕首席幕僚范增殺劉邦等不同的意見而兵敗自盡,劉邦則器量大懂得變通。酈食其好讀書飲酒,被稱爲狂生;他請同鄉引薦給劉邦,劉邦討厭讀書人,會把見他的儒生帽子摘下撒尿其中,因此接見酈食其時傲慢地由侍女爲他洗腳。但劉邦聽完酈食其一番話後,立刻停止洗腳並採納酈食其奪取陳留縣的意見,因此被史家稱爲「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

毛頗有仿效劉邦之意,完全掌權執政後由於權力就是春藥,於是忘了史例。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金春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香港開明書局,1991年,P.117)就指出毛澤東「因爲巨大的功績而逐漸驕傲,聽不得不同意見,更容不得刺耳的話,造成由糾左變成反右」。

毛還常談到軍閥頭子曹錕用每人5000銀元,收買500名豬仔議員賄選總統這件近代史上的醜聞。更從中國曆代王朝興衰敗亡的史實體會出農民潛力無窮,於是結合農工建立共產黨最早的蘇維埃政體(勞農兵士共同體),組成和朱元璋起義的紅巾軍同音的「紅軍」。顯然毛澤東還是研究歷史、記取歷史經驗與教訓的人。

兵荒馬亂不改閱讀之志

毛澤東重視知識的累積與持之以恆,他曾說「有獲有不獲,則積不積之故也。學問亦然,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而成學」。提倡「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因此外出工作休養時,也是兵馬未動,糧草(書籍)先行,他親列書目隨行閱讀。

毛澤東故居是中南海里一座中國宮廷建築的四合院,其實故居就是書房,有豐富的藏書,就連臥榻也堆著書籍,以備就寢起牀能隨時翻閱書籍。此外在《毛澤東選集》一至五卷的百餘萬字著作中,更引用大量歷史典籍,包括《呂氏春秋》、《史記》、《漢書》、《資治通鑑》、《東周列國志》等,毛最愛《三國演義》,《紅樓夢》則讀了5遍,認爲那是很精細的社會歷史。

對著名戰役楚漢的「成皋之戰」、新漢的「昆陽之戰」、袁曹的「官渡之戰」、秦晉「淝水之戰」的成敗得失都有評述,把許多歷史教訓和經驗都應用在國共內戰中。他要部隊記取項羽失敗教訓,必須「窮寇宜追,不可沽名學霸王」而拒絕史達林建議國共「劃(長)江而治」,堅決主張「澈底殲滅中國境內敢於抵抗的國民黨軍隊」,不留寸土給蔣介石,兄弟鬩牆比驅逐日寇還兇狠。

不學歷史註定重複錯誤

法國曆史學家Lucien Febvre曾說:歷史其實是根據活人的需求向死人索求答案,在歷史過程中,現在與過去一向是糾纏不清。邱吉爾在二戰時也一再強調「不學習歷史的人註定要重複錯誤」(Those that fail t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

閱讀文化(不僅限與史書)的影響和重要性極大,日人在通勤車上是看書不看手機;德國的敗亡因素之一在於希特勒爲使文化機構能爲其所用,全力控制改造文化機構,媒體被宣傳部長戈貝爾掌控成一言堂,對其不利的消息一律封鎖,宣傳部的消息就是真相,人民必須被迫接受。蘇聯也是如此,筆者在念新聞系時,教授就常說:蘇聯有兩大報,《消息報》沒有真理,《真理報》沒有消息。

二十四史圈畫批註最多

毛澤東閱讀史書圈畫批註最多的是《二十四史》,他從1952年到1976年臨終,花費24年讀通了這部卷帙浩繁的史書。毛說「不僅二十四史,稗官野史也要讀」,1936年在延安,他致電特工之王李克農(筆者在本專欄曾介紹此人)購買整套《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作者是清朝秀才蔡東藩取材史書,用15年工夫寫出這部500多萬字的歷史小說(可在網路上閱讀全文)。

毛也看《東周列國志》,這是明朝馮夢龍根據餘邵魚的《列國志傳》改編的108回曆史通俗演義小說,原名《新列國志》;經蔡東藩修訂改爲今日名稱,雖然只描述西周末期至秦始皇統一六國,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時期。筆者深愛這部類似白話版的歷史演義,並作爲案頭書之一。

西漢學者賈誼爲國爲民長治久安提出的政治謀策《治安策》,被毛評爲是西漢最好的政論。賈誼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西漢潛伏的種種危機,因此在《治安策》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臣竊惟事勢,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長嘆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以疏舉」。

賈誼的另一篇政論文章《過秦論》是總結秦朝覆滅的經驗教訓,作爲漢文帝施政改革、爲社會除弊的借鏡。他的結論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毛甚喜此文,但建立新中國之後,卻急於求成,提出15年內超英趕美,推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劇烈措施,結果欲速則不達使民不聊生,文化大革命更使中國大陸陷入黑暗的十年。

《容齋隨筆》是毛澤東喜愛的另一部筆記體史書,南宋洪邁(號容齋)的這本書涉獵極廣,包括經典史故、天文地理、諸子百家之言及詩文語詞,分爲隨筆和續筆。從學術觀點而言,宋代學者治學的嚴謹與博洽,乃中國歷史上其它朝代學風所不及,因此本書可謂「補正史之不足,糾史料之謬誤」,原版是文言筆記小說,筆者所購典藏的是大陸彭瑋歆的譯本。

宋朝學者求精求博,善於考證與辨僞,除了《容齋隨筆》,王應麟的《困學紀聞》、顧炎武的《日知錄》、錢大昕的《十駕齋養新錄》都使漢唐宋代的文獻散佚大爲減少,傳承於世。

文學造詣深喜詩詞習作

閱讀文史吸取知識,最好有輸入也要輸出。毛的詩詞亦被讚揚,其中以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入口牆上9×6.5公尺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爲代表,毛唯一爲繪畫的揮毫題字系出自其1936年2月在陝北大雪時創作之詞《沁園春‧雪》。被蔣介石批爲「要當帝王、搞倒退」。

雖然該詞作評價兩極化,不諱言仍具有豪放的風格、磅礡氣勢與深遠的意境。摘錄部分如後: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949年底臺中市的「沁園春」江浙餐館,在開幕當天老闆蔣信丞就被抓走,因爲毛澤東曾寫了一首《沁園春‧雪》,其實「沁園春」是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雪」爲詞名,與毛澤東、共產黨扯不上關係。幸虧力倡清黨反共的黨國元老吳稚暉到警總救人,又送一張他與蔣介石的合照掛在店內當門神才獲准經營。

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純金版《毛澤東詩詞手跡》以純度達99.9%的黃金紙爲材質,詩詞集爲古籍16開本,封面上瓖嵌着純金的毛澤東頭像紀念章,36頁金紙收錄了《沁園春‧雪》等17幅毛澤東詩詞手跡。這部金書海內外限量發行5000套,每套定價18600元人民幣。(中新社)

毛的另一首詞《浪淘沙‧北戴河》是仿自曹操的《觀滄海》,「…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此詞觸景生情,緬懷千古。碣石與北戴河皆位於河北省秦皇島,碣石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在商朝屬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國,西元前660年被齊國所滅。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5次出巡,西元前215年第4次東巡到碣石時,在此拜海之後派盧生、徐福、侯公等方士攜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求長生不老藥,有曹操《觀滄海》之詩爲證。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東南部明朝在此設立「秦皇求仙入海處」石碑作爲紀念,中共於1991年擴大整建,現在成爲觀光景點,在入海求仙處的正前方有坐北朝南面對大海的秦始皇巨大雕像,高60公尺,以及刻有「秦皇入海求仙處」的巨石和長壽石,雕像兩旁站列着文武百官。(圖文:歐陽聖恩)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東南部明朝在此設立「秦皇求仙入海處」石碑作爲紀念,中共於1991年擴大整建,現在成爲觀光景點,在入海求仙處的正前方有坐北朝南面對大海的秦始皇巨大雕像,高60公尺,以及刻有「秦皇入海求仙處」的巨石和長壽石,雕像兩旁站列着文武百官。(圖文:歐陽聖恩)

明朝時在此臨海處設立一座「秦皇求仙入海處」石碑作爲紀念,中共於1991年擴大整建,現在成爲觀光景點,在入海求仙處的正前方有坐北朝南面對大海的秦始皇巨大雕像,高60公尺,以及刻有「秦皇入海求仙處」的巨石和長壽石,雕像兩旁站列着文武百官。筆者研究歷史也特地到此一遊,發思古之幽情。

蔣介石中文造詣亦不差

蔣介石曾在奉化龍津中學堂求學,讀了一些英文、經史子集和唐詩三百首,但他最喜愛王陽明的《傳習錄》及曾國藩著作,後來曾赴日學習軍事。蔣閱讀的文史書籍遠不及毛,在謀略思維方面亦不如毛,毛常用「口袋戰術」圍剿國軍,就是依《宋史‧太宗本紀》記載「契丹善用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謀略。

蔣不做詩詞,但善用悼文誄辭唁電,對部屬同僚殉職、元老耆勳壽終、要人、文壇巨匠病故表達敬意與哀悼。他勤於寫日記從不間斷,從1915年至1972年7月手部肌肉萎縮症不能書寫爲止;目前存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日記》因蔣家後人反對,在臺灣不能出版。由蔣介石署名出版的《蘇俄在中國》初稿僅4萬字,由陶希聖執筆,蔣以一年半時間增補修改成爲24萬字的鉅著,由此顯示蔣的中文造詣亦不差。

權貴高官日理萬機,處於資訊爆炸的今日,每天也只有24小時,哪有時間讀書?答案只有擠和鑽兩個字,「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國家領導人身負選民寄託,承擔重任,應知「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國安部門提供的情資固然每日必看,閱讀習慣還是不能放棄,尤其閱讀史書之樂樂無窮,可資借鏡,永不嫌晚。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

【歐陽聖恩專欄每週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