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臺灣恐有8級強震?──以唐山大地震爲鏡(歐陽聖恩)

2010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地震博物館開館。該館位於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內,設計展覽面積近4000平方米,館內展覽由劫難篇、救災篇、自強篇、復建篇和啓示篇組成,共展出照片近400幅,實物300件。(新華社)

臺灣近年地震頻繁,2022年1月3日又發生芮氏6.0地震,全臺有感。中央大學教授李錫堤與臺大教授陳文山都針對這次「海溝型地震」表示,這類型地震已進入百年發生週期,未來很可能出現7.5~8.0強震,日本專家也印證此說,民衆千萬要提高警覺。但中央氣象局最新地震分級只到部分耐震較強建築物可能損壞或倒塌、鐵軌彎曲或山崩地裂的「7級劇震」,和我們的認知不同,甚感疑惑。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指出,1月3日地震屬「板塊隱沒帶地震」,這兩年較爲活躍,但很少年初就發生規模6的地震,臺灣年平均規模6的地震爲2.5個,去年地震較頻繁,規模6以上的就有4個,2022年地震的頻繁程度可能不輸去年。

2016年2月6日凌晨3點57分,除夕前一天的小年夜,臺南市新化區發生芮氏6.6級的地震,災情慘重,多處大樓傾斜倒塌;當地維冠金龍大樓攔腰折斷,共有115人罹難、96人受傷,是臺灣史上單一建築物倒塌最多罹難人數。

2018年2月6日晚上11點50分與前述地震相同的日期,花蓮發生6.0強震,統帥大飯店倒塌造成6死、256傷、88失蹤的震災同樣令人震撼;但國人印象最深刻的強震當屬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發生在南投的芮氏7.3級地震,造成全臺2415人罹難,29人失蹤,1萬1305人受傷,5萬711棟房屋全倒,是臺灣光復以來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因此921被訂爲「國家防災日」。

921震央中心在南投縣集集鎮山坡上的鎮國寺前面,相距不過十幾公尺,鎮國寺在震災中幾乎毫髮無損,蔚爲奇蹟;該寺於1998年12月27日才落成,是東南亞最大一座佛陀舍利塔。2004年南投縣政府在這裡設立「震央中心點」紀念碑,筆者曾特地到此處參拜。同年9月21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設在臺中市霧峰區原光復國中地震遺址設立地震博物館,但沒有留下罹難者姓名作爲悼念,還要收取門票。

史上發生多次駭人的大地震,美國人最難忘的芮氏7.8級舊金山大地震,發生於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多,當時政府擔心若公佈真正死亡人數會造成地價下跌,因此謊稱死亡人數只有478人,實際上死亡人數近6000人。

1923年9月1日上午11點58分發生芮氏8.1級的關東大地震(包括東京、橫濱和附近鄉鎮)曾被認爲是史上最大地震,造成15萬人喪生,土壤液化造成東京37萬戶房屋全倒(說法不一),橫濱市80%成爲廢墟。地震引起的山崩、海嘯、火災,吞噬的生命比廣島原爆還多,東京多木造房屋,焚燬面積超過二戰時燒夷彈的摧毀。東京還謠傳朝鮮人趁機搶劫殺人,造成至少500名左右朝鮮人遇害。

但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發生在東北福島的芮氏9級大地震,伴隨而來的巨大海嘯,導致福島核電廠發生核泄漏和核輻射。2019年最新統計罹難失蹤人數爲1萬8430人,建築物全倒7438棟、半倒8808棟、流失40棟、燒燬142棟,損失金額估計約1220~2350億美元;雖然死亡人數比關東大地震少,卻是日本災情損失最慘烈的地震,也是史上第五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上午7點58分史上第二大的芮氏9.3級印度洋大地震(俗稱南亞大海嘯),印尼、斯里蘭卡、印度等14國死亡達29萬2000多人,失蹤2萬2000人,但這不是單一國家或地區所造成的死亡人數。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中國大陸河北省唐山市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由於地震發生正值毛澤東病危、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即將垮臺(1976年10月毛澤東過世後一個月)、國營經濟瀕臨破產之際,中共儘量壓低傷亡數據,因此死亡人數在地震發生後出現各種版本。

這次7.8級強震使震央中心半徑30公里範圍內受到毀滅性災害,半徑200公里內受到部分損害。北京(距唐山市約208公里)建築搖晃不已,天安門城樓的樑柱痙攣般地嘎嘎作響;從渤海灣到內蒙古、寧夏,從黑龍江以南到長江以北的居民都感到異乎尋常的搖撼。美國阿拉斯加帕默天文臺急速響起令人震驚的警鐘聲,世界各大通訊社當日向全球公告了災難消息──美國夏威夷地震臺宣佈:中國發生8.1級地震,震央在北京附近。

地震3年後中共官方發佈實際死亡達24萬2769人,16萬4851人重傷,20多萬人在睡夢中離開人世,倒塌民房530多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人民幣;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唐山幾乎所有建築物都被夷爲廢墟平地,是「現代史單一地區死亡人數最多的強震」。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在四川的芮氏8.2級汶川大地震,比唐山大地震強烈,但遇難人數是6萬9227人,37萬4643人受傷,1萬7824人失蹤。1960年5月21日全球最大的芮氏9.5級智利大地震,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死亡人數5000餘人,200多萬人無家可歸。

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新華社

筆者在地震發生一年後在美國新聞處和中央圖書館蒐集資料,在國民黨青年工作會發行的《黃河雜誌》上發表「天怒人怨唐山大地震」乙文;當時兩岸處於冷戰對峙、相互仇視時代,因此雜誌編輯將大地震與政治扯在一起,給予冷血標題,事實上百姓何辜?往事如煙卻很難忘記。

1993年4月6日清明節假期,筆者時任海基會旅行服務處長,近中午時秘書長邱進益親自來電說「出了大事,大陸劫機到臺灣,你快來辦公室處理」,從此業務又多了一項涉及兩岸的劫機處理事件。第一次劫機犯就是「唐山」人,11月5日第五次劫機者又是唐山人,那一年劫機次數高達10起,每逢大小節日必有劫機到臺灣,被稱爲「劫機元年」。筆者當時就想總有一天要去唐山市看看劫後的唐山市是否依舊落後貧窮,爲何唐山人要劫機。

2019年9月1日筆者終於如願去了一趟唐山市,當天從秦皇島搭乘上午10點28分的動車前往,兩地相距150公里,約1小時半到達,因人生地不熟,決定投宿距離火車站前僅500公尺的錦江國際飯店。

到唐山主要去看唐山大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唐山現在保存五處地震遺址),同時瞭解民生狀況,和去旅順的203高地心境完全不同。當天中午先去萬達廣場(曾是大陸首富王建林的代表性商場)午餐,我們點了兩菜一湯和什錦炒麪,用鐵鍋裝盛的炒麪端上桌來大得嚇人,足夠4人食用,我和內人根本吃不完。鄰桌兩位情侶點的大盤雞和其他食物大部分留下,他們一走立刻有位婦人迅速用自備的塑膠袋全部打包帶走,服務生大概習以爲常並未阻攔,跡象顯示當地貧富仍有相當差距。

萬達廣場旁就是「唐山抗震紀念塔」,這是紀念唐山大地震與震後的救災行動而建造的紀念碑,是唐山重要地標,1986年7月地震十週年時落成。碑高30公尺,4周有4組臺階,每組7級,共計28級,象徵「7.28」地震發生日期,參觀完紀念碑就搭出租車前往唐山大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市爲提供一處祭奠地震罹難者的場所,1985年在原唐山車廠鑄鋼區的地震遺址修建罹難者紀念公園,1995年擴建,佔地12萬坪。進入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300公尺,由四組12面牆體組成的巨大黑色紀念牆,每面牆高7.28公尺,象徵7月28日這悲慟的日子;牆體距廣場正前方的紀念水池19.76公尺,代表1976年亡者與生者的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水池面積9000坪,池內放置的鐵軌扭曲變形,彰顯強烈地震讓鐵軌瞬間變臉斷裂。

12座高牆上鐫刻24多萬名罹難者的姓名和祭文,我在現場仍看到一些花圈放置在各牆角,事隔40多年,亡者後代仍惦記着遇難的親人,讓人心酸難過。

進入園區不需門票,分爲地震遺址區、紀念水池區、紀念林區、紀念廣場四部分;另有地震博物館建於2009年10月,外圓內方,面積1000餘坪,展列唐山大地震的災情和居民抗震救災的血淚史,有照片400餘幀和模擬災區居民生活的雕像。館內劃分爲三部分,包括唐山歷史、介紹唐山大地震歷史和地震自救常識。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的設立,充分顯示「對自然敬畏、對生命關愛、對歷史追憶」的深遠意義。筆者在當地訪問了多位老一輩居民對地震的回憶,他們說現在唐山火車站前原來是一大片莊稼地與平房,地震時所有房舍全部倒塌,幾無倖存者,聽完訴說才知腳下都是亡魂。

由於地震發生於盛暑,屍體快速腐爛,瘟疫傳播極快,當年救災器材落後不足,軍人戴着防毒面具也無法及時救出廢墟下的倖存者;而且當時都燒煤球,地震後一片火海,接着下灰色的大雨,救災愈形困難;又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拒絕國際援助(這種作法應嚴加譴責)。受訪者說爲了不讓救援者在餘震中崩塌的廢墟傷亡,無法顧及尚有生還者及移除屍體,大量軍用卡車運着砂石泥土往災區層層傾倒掩蓋來阻隔瘟疫的流行。

中共於地震發生後下令迅速展開十年的重建家園工程,在廢墟中重塑一座城市,修築了悲傷心靈的城牆。簡易城市在1986年唐山大地震十週年時,98%的居民搬進了新房,劫後餘生的居民就住在簡易房舍裡繼續唐山的重建工作。第二個十年則進行全面促進振興經濟,第三個十年更普建大樓跨入了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因爲紀念公園在5點就停止開放,尚未一窺園區全貌就必須離去。目前的唐山市區已完全看不到當年煉獄景象的蛛絲馬跡,而是一座在廢墟上新建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城市,1990年成爲大陸首座獲得聯合國頒發「人居環境獎」(the Habitat Scroll of Honor Award)的城市。

2020年7月12日唐山老震區又發生芮氏5.1級淺層地震,北京、天津、承德都有明顯震感,接着發生餘震33次。由於災後重建的建築物抗震度爲芮氏8.0級,並未引起居民太大恐慌,「鳳凰涅槃」是這座城市最貼切的寫照。

(作者爲文史工作者)

【歐陽聖恩專欄每週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