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簡陋小學的名人校友──望穿海峽的眼睛之8(朱偉嶽)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附設桃園市私立逸光幼兒園(圖取自中科院網站)

中科院的工作人員日益增多,最先產生的是有眷員工的居住難題。三所同仁單秉祥等發起,在佳安村附近購地蓋屋,前來找我。我一口答應幫忙,承諾地皮購妥後,即赴中興新村省政府社會處,商洽提供100戶國民住宅貸款。

當時一戶住宅貸款5萬元,可蓋一戶約50坪(約165平方公尺)房屋。後來社會處提供了100戶500萬元貸款,有20多戶同仁申蓋了房屋。這是中科院同仁最早的居住聚落,再慢慢擴展爲不小的社區。

社區慢慢形成,幼兒園就成爲急需。我在臺北市南港居住,曾協助中央研究院創辦過幼兒園。正好第三所一位學長的姐姐李傳華女士,是臺北市一個社區中頗知名的幼兒園長。我乃前往拜見,執小弟之禮,請求這位李大姐前來佳安村,創辦幼兒園,李大姐慨然同意。

其時石園已有一逸光籃球隊,我報告唐君鉑院長後,把這幼兒園命名爲「逸光幼稚園」,並請他的老丈人書畫家桑公竹橋,書題「逸光幼稚園」5個大字,鑲嵌在園門之上。我唯一請求李大姐的是,一定要把這幼稚園辦成臺灣省最好的一座,而且要允許佳安村的村民子弟入學。

幾年後,當逸光幼稚園真的得到臺灣省最優良幼稚園名號時,李大姐特電話我通報。真是不負所托,我每次到幼稚園,總一再感謝李大姐和園內老師們不懈的辛勞和努力。

佳安村本已有一座石門國民小學,應該算是名校,因爲馬英九曾在此校上學;馬先生的令堂大人,曾在石門水庫管理局任職。但民國56年時,馬先生還沒有出道,所以這所國小,也就非常一般。圍牆被颱風吹倒,沒錢修。許多教室陰暗,沒錢裝電燈。

2018年4月28日前總統馬英九28日參加石門國小百年校慶,提及當年往事仍印象深刻。(楊宗灝攝)

正好其時桃園計劃的核反應器興建,來了好些位加拿大的工程師,他們在校門內空草坪地上,捐資修建了一些水泥塑造的動物,學校因之增加了不少生氣。我出面發起同仁等捐助,修好圍牆,教室內裝上日光燈。還有不少同仁的夫人,是臺北市知名小學的老師,既搬來佳安村居住,就在石門國小上班多好。小學的問題,乃逐步步向解決。

中科院的對門,有一所泉僑中學,是民國50年代初期自印尼返國華僑興辦的學校,有初中及高中的完全中學。但自從實施省辦高中,縣辦初中以後,泉僑中學的學生人數日漸減少,僅剩下高中的班級,學校的經營,日益困難。唐君鉑院長一直關心院區附近的學校的有關問題,幼稚園有了,國小有了,國中勉強可去龍潭國中,那應該有個說得過去的高中才是。

我乃去拜見泉僑的黃天賜校長,黃校長是梅州市蕉嶺縣的旅印尼華僑,我倆正可以用鄉音交談。要把一個高中辦到像建國中學或臺北一女中那樣,絕非一蹴可達。最可靠的是,先加強師資陣容。我就向院內各所比校熟識的同仁,徵詢他們到泉僑中學,擔任數學、物理、化學等各門學科的老師。

這些純義務的同仁,大多安排日間的休假時間前往上課,真是熱誠可嘉。每學期結束後,就請唐院長出面,邀請各老師聚餐嘉勉。這種義助老師法,唐院長離院後,當然又沒有了。

(朱偉嶽爲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本文爲龍潭區佳安裡裡長羅濟巧訪談朱偉嶽之紀錄)

【未完待續,朱偉嶽專欄每週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