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典志/爲什麼我不跟風貼十年對比照片,而你也不該貼?

▲在臉書上興起的「十年挑戰」運動引起討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施典志資深編輯譯者社羣經營者講師、自由部落客,曾任PC home雜誌副總編輯、T客邦創辦人博客經理特助、Yahoo奇摩社羣經理(無名小站、知識+、Flickr)、Rocket.cafe 火箭科技評論編輯總監,目前在ETtoday負責某神秘小計劃。

你永遠不會知道資料會被拿去做什麼,何苦開門揖盜? 最近在幾個大平臺上,不少朋友跟着開始貼自己十年前和今天的對比照片;而且這股風潮看似不只臺灣,而是風靡全球網友

但我實在不敢參與這種活動

Wired有文章也在談這件事,說這些素材機器學習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素材,可以用來訓練機器,更精確辨識人類面孔年齡而發生的變化

下面列出幾個文章提到的重點:

雖然大家上傳的相片可能早就存在 Facebook 資料庫裡了,但上傳的相片中通常有很多「雜訊」(自己面孔以外的人或其他物品、不夠精準的metadata);透過這個活動,平臺可以取得非常純粹,而且經用戶自己精心篩選標示的相片,省下大量力氣;具有年齡識別功能的臉孔辨識不完全是壞事,例如印度新德里警方就用這種方式在四天內找到三千個失蹤兒童,有些已經失蹤多年,以致面容和協尋資訊裡的照片有所不同;但這畢竟只是少數的好例子之一;最重要的是,平臺可以掌握更多能用以預測個人面孔變化的個資,因此就有更多難以想像的賺錢方式,例如更精準的定位廣告,甚至是把這些技術和資料賣給情治單位(Amazon 就做過這種生意)。

除此之外,我還想補充幾點風險

你上傳的這些相片絕不會只停留在平臺裡,任何有心人士都能設法取得(還記得 Facebook 的 Cambridge Analytica 事件嗎?不記得的請 Google 一下);有心人士取得這些可供進行年齡比對的照片,當然也可以拿去訓練自己的 AI 機器學習,然後拿去做各種用途;像是中國情治單位一定很開心,因爲可以讓現有的人臉辨識監控系統更加精準、滴水不漏;這些照片甚至還可以拿去當做日後進行 social engineering 的攻擊素材。

資安之外,還有隱私問題

除了資安之外,也順便講一下隱私權保護的話題好了。

兩年多前開始,我就幾乎不在任何社羣平臺上傳我和家人的相片,特別是小孩子的相片;如果要上傳分享,也頂多分享一些看不到臉孔正面的相片。主要原因除了擔心太多個資被平臺或平臺以外的人拿去做不明用途之外,也要顧及孩子的隱私。

未成年的孩子,當然不懂什麼是隱私權,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但諷刺的是,原本應該在各方面盡到保護孩子責任義務父母長輩,往往就是破壞孩子隱私權的最大元兇

只要看看社羣平臺上那些沒事就在曬孩子照片的父母和長輩,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分享這樣的照片固然可以讓父母和長輩開心幾分鐘,但隱私泄漏的風險卻會跟着孩子一輩子。

而且還是被自己的父母、長輩出賣的,而父母、長輩賺到了什麼?也不過就是幾分鐘的快感而已。

這實在諷刺。

總之,這類在社羣平臺上的活動,在你參加前,不妨多想個兩分鐘;剋制一下分享的衝動,或許會讓自己和家人的資安更安全一些。

熱門推薦》►新媒體爲什麼也不好過?爲什麼難以找到可依賴的商業模式?►能載舟亦可覆舟:令人又愛又恨的網路廣告►新舊媒體的新出路:從讀者角度出發的思考

►看更多【施典志】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施典志《Medium》。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