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農業部又如何

(圖/本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升格爲農業部。惟農業部換湯不換藥,即使升格又能如何修正當前的農業弊端?

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至今年5月20日將邁入第8年執政,我國農業問題卻是出現有史以來最爲嚴峻的狀態。首先,從國內農業生產面觀之,原有的非法農地工廠問題未解,光電板侵害農地也大幅擴大,造成優質農地不斷消失,海上佈置大量離岸風機,亦衝擊生態與漁業發展;缺雞、缺蛋、缺豬等產銷失衡不斷上演,其中雞蛋自2019年起持續發生價格暴漲問題,遭監察院糾正後情況仍愈演愈烈,市價飆破每臺斤百元,年底恐又再現缺蛋潮;我國糧食自給率不斷下滑,依據2021年《糧食供需年報》,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再度下降至31.27%,國人食米量也創史上最低,僅剩43公斤。

此外,對外出口也問題重重,中國大陸主力外銷市場因檢疫等瑕疵,導致鳳梨、茶葉、柑橘類水果與石斑魚等農漁產品出口大受影響;片面開放有安全疑慮的美國萊豬與日本核食進口,然口蹄疫拔針後的我國豬肉卻仍無法進入美、日市場;4月大陸宣佈對臺灣啓動貿易壁壘調查,我禁止大陸進口的2455項產品中,超過4成的1066項與農產品有關,上千項的農產品面臨開放的壓力。

面對積重難返的農業困境,期待農業主管機關的組織改造,帶動農業的大變革。惟這樣的期待恐將落空,蓋根據新法農業部的8個三級機關,分別爲農糧署、漁業署、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田水利署、農業金融署及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幾乎都與現行單位功能雷同,新增單位只有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與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其中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僅將現行農委會輔導處的農村發展業務併入水保局;而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也只是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籌備處改制,合併或更名了無新意。

唯二較有亮點的改制,只有爲因應氣候變遷新成立的資源永續利用司,及強化動物保護而新設的動物保護司等2個司級單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即將進行的農業部組織改造,變動極爲有限,資源永續與動保二個司級單位縱有創新之處,卻對解決現在主要的農業問題毫無裨益。加上現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可望接任首屆部長,相關單位主管也可望留任。試問以相同的組織與人事運作,如何期待升格後能有不同作爲?(作者爲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